長江,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橫貫中國東西,輻射南北。海輪、駁船、集裝箱船……江面上船只穿梭往來;沿江的碼頭、城鎮和工業園區星羅棋布,密密織就一個城市的繁華盛景——江蘇常州,這座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城市。常州的高速發展,與黃金水道的興盛密不可分。
長江,更是一條母親河。在錄安洲江堤上能看到長江取水口,作為常州整個供水體系的核心,關系著逾520萬常州人的衣食住行。要為母親河打造實時高效的信息化防護線,這樣的事情以前沒人做過,2021年的常州,做到了!這是對“長江十年禁漁”重大決策的響應,是推動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江蘇省首個長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平臺,由常州市公安局、海事局、水利局、農村農業局和江蘇移動常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常州移動)聯合打造,以“全覆蓋”“全時段”“全天候”為特色,依托移動大數據、5G﹢AI等技術以及高速網絡,有效打擊違法捕撈行為,落實長江大保護。
監控給力兩岸動態“一眼”看穿
2020年11月,常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關于《2020年常州市長江流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系統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簡稱智能防控天網)。2020年12月常州移動中標。為保證項目準時上線,7組施工人員分頭行動,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
2021年1月,長江流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平臺正式上線,讓一線執法人員的“視線”覆蓋整個長江流域(常州段),視頻畫面比對搜索變得相對容易起來。
2013年加入常州市公安局,現任技防支隊副大隊長的白旭明白基層技術人員排查視頻畫面的辛苦。“到了崗位上才發現,當時公安依靠的監控視頻比電視畫面模糊。”白旭回憶,因為像素不高,每當重大案件發生時,大家都要在監控上安排大量人手。一段段、一幀幀地從早看到晚,連續加班熬夜,眼睛酸澀腫脹,甚至頭暈,都是常事。“最鬧心的是監控壞了,其次就是晚上沒有補光環境,嫌疑人只能看到一個黑影,嚴重影響追蹤效果。”
當網速提上來,智能化高清攝像得以應用,工作的幸福指數也直線上升。全景AR星光級攝像機和黑光級攝像機,在微光環境下無須任何輔助光源,就能拍攝清晰的彩色畫面,夜晚效果和白天一樣,再配以AI算法,在移動高速網絡支撐下,只需搜索即可完成畫面查詢。“何時何地什么人物經過,直接比對后搜索調取,精準度非常高。我們在長江這邊,甚至可以看清江對岸的人腳上穿的鞋子的標志。”白旭說,這使人力實現高度節約,可以一個人完成重要的畫面比對搜索任務。
在智能防控天網中,有個能力非常關鍵——依托移動高速網絡和智能識別算法,一旦有人非法進入重點守護區域,停留5秒鐘,系統就會自動產生報警,后臺值守人員通過視頻核查即可啟動公安局、海事局、水利局、農村農業局等執法部門的聯合行動。
“沒有高速網絡,就沒有辦法回傳高清畫面。”白旭透露,依托移動5G可以讓在人力難以巡查地段自動巡航的無人機更靈敏、巡邏機器人更智能。“就像3G時代無法想象4G時代的精彩,依托于高速5G和未來網絡,安防系統更智能更便利,人們的生活也會更安全。”白旭對智能防控天網的迭代升級充滿期待。
執法迅速技術打擊效果明顯
數據顯示,智能防控天網上線至今,累計推送各類預警信息5000余條,下發工作指令109條,教育驅離違法行為人員31名,帶回公安機關審查后移交漁政部門處理23人,刑事拘留3人,極大震懾了涉漁違法犯罪者。
上線僅5個月,戰績輝煌,是因為智能防控天網不尋常——常州移動開通了63條通信光纜,自建63個站點配備114路安防高清攝像頭,還接入了公安近江道路、河流的探頭,同時接入了海事、水利的沿江江堤探頭,形成了遍布長江兩岸(常州段)江岸線25.8公里(含錄安洲9.2公里)的“千里眼”體系——基于AI、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再配合熱成像無人機、低照度高清視頻監控,以及5G大喇叭和24小時喊話監控的智能巡邏機器人,從高空到地面,長江兩岸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
這對一線執法人員來說有多重要?
面對開闊的江面,一線執法人員經歷過的“追擊戰”令人感慨。2020年,常州新北區綜合執法大隊執法人員陳飛與同事駕車在江堤巡查。在一條河道入江口,他們看到一艘橡皮艇浮在水上,兩個人正在拋漁網。江堤和水面直線距離50多米,陳飛喊話讓他們靠岸接受檢查。對方一聽就劃艇逃跑,陳飛開車追蹤,卻被蘆葦蕩、樹木等阻擋視線。陳飛和同事立刻下車走下江灘穿過蘆葦蕩尋找,卻一無所獲,鞋子褲管上都是泥巴。
沿江寬闊的江灘上,有著密密麻麻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窄則數十米,寬則數百米。陳飛直言:“盜捕的人一躲進蘆葦蕩,想再找到就難了。發現難,抓捕難,現場和人員控制難,很磨人。”
智能防控天網上線改變了過去被動作戰的局面。“一線執法人員多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部門間聯動效率更高了。”陳飛講述了最近的案例:智能防控平臺監控發現江心洲有人在釣魚,執法人員和附近的護漁巡查員趕去處置,但是違法垂釣人員見到有人過來就逃跑了。然而,通過對違法人員的照片進行人臉識別,成功鎖定人員身份。“當事人感覺到強大的震懾力,在接到電話的第二天主動來接受了處理。”
平臺上線前,考驗一線執法人員的眼力;平臺上線后,則考驗執法人員的行動力。“平臺剛上線一段時間,現場處置任務明顯增加,因為通過平臺發現問題的次數多了。但一段時間后數量明顯降下來了,因為通過連續快速發現、快速處置,技術手段的打擊效果明顯,現在禁捕形勢總體平穩。”陳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