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上,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算力、新型工業化等熱門詞匯被頻繁提起。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在受到關注,算力高質量發展也在持續推進中。
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在2024中國AIGC創新發展論壇上,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以及對新型工業化的賦能受到廣泛關注。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希望人工智能能夠在工業上、行業上得到應用,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企業數據送到基礎大模型提供方;另一種辦法是向幾個大模型買以及租,讓他們把大模型提供給企業,企業用自己的數據開發出行業大模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表示,數據要釋放,其中很大的技術支撐來自AI、AI機器的共識。中國信息協會要響應國家的號召,發揮好在政府、企業和市場之間的橋梁作用,多關注人工智能+芯片這些方面的前沿技術,共同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亞俊在致辭時提出,中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產業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下一步,工信部將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的獨特優勢,積極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
持續推進算力高質量發展
算力正在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資源,算力高質量發展也正在持續推進。
在“算力服務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副主任李昭博表示,算力作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新動能,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資源。
李昭博說,當前,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尤其是智能算力發展迅速,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運營商分別在多地建成萬卡智能算力基地;北京正式啟用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發布100個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質量訓練數據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八大樞紐節點——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數據中心在廣東韶關完工;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加快建設,項目一期工程預計今年9月投產。下一步,要繼續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筑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培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模式,以算力為基礎為千行百業注智賦能。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暉表示,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聯合中國信通院在全國率先啟動算力互聯互通試點工作,京內外共22家算力服務企業積極參與,成功完成北京及環京地區通算、超算、智算等異構算力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驗證。
王暉表示,北京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地,北京市通信管理局作為北京市信息通信行業的主管部門,將繼續發揮行業引領作用,統籌發展、服務、安全,持續推動算力高質量發展。
構建國產智能算力至關重要
算力也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對AI大模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推動作用。
在“通用人工智能算力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鄭緯民表示,發展人工智能,構建國產智能算力至關重要,其中的關鍵因素在于發展軟件生態系統,充分釋放底層硬件算力的潛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介紹了智算產業發展的背景現狀,揭示了產業在供需匹配、能耗、安全、軟硬件協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并對技術趨勢、行業應用趨勢及產業生態趨勢進行了解讀。
多位企業負責人也分享了在人工智能算力領域的實踐經驗。
企商在線董事長兼CEO王毅表示,算力產業正面臨GPU供給受限、開發生態閉環不足、模型落地難等挑戰。企商在線作為數算融合服務商,積極應對挑戰,專注于算力網絡和調度,創新商業模式探索,構建開放共贏的算力融合生態,為算力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新華三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李飛在演講中提出,新質生產力是對原有技術路線的根本性顛覆,新華三以“算力×聯接”為核心戰略,基于行業數據與應用場景的大模型定制化和解決方案能力,全面助力用戶AIGC(即通過大量數據訓練而成的人工智能系統)端到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