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首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于2016年12月9日—10日在京舉行
來源: 中國信息協會 作者: 發布時間: 2016-12-27

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首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于2016年12月9日—10日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主辦,北京國發哲源教育科技中心、北京中慶現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協辦。我國著名教育家、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名譽會長、原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為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專門題字。來自全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知名教育信息技術企業等4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會議選舉產生134名理事、55名常務理事以及秘書長、副會長和會長。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名譽會長朱永新出席會議并致辭,他指出,看見未來,才能創造未來。歲末大大小小的教育論壇,幾乎都把視線聚焦于一個話題——未來教育。這正意味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痛點”與“拐點”在未來教育這個問題上交接了。朱永新說,所謂“痛點”,是因為我們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們的孩子不能承受之痛。傳統教育已經發展到極致,大工業生產強調效率而忽視公平,注重整體而忽視個體。學生的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和舒展的張揚,創造的沖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自由的釋放。千篇一律、機械練習、重復訓練、考試評價,在培養了少數“成功者”的同時,制造出更多的“失敗者”。“痛”極思變。對未來的向往就順理成章了。所謂“拐點”,是因為這是一個被互聯網和現代技術改變世界的時代。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喬布斯之問”——為什么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投入很大,卻沒有產生像在生產和流通領域那樣的效果?美國前教育部長鄧肯對此給予了這樣的解釋,教育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他指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工具和技術的變革,如計算機輔助教學;第二是教學模式的改變,如慕課、翻轉課堂;第三是學校形態、教育結構的改變。我們恰恰在學校形態與教育結構上停滯了、中止了。朱永新認為,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最主要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對學校形態進行新的設計。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名譽會長瞿振元在致辭中說,他代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對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的成立表示祝賀。瞿會長認為,對信息技術的加速處理和智能化處理會對人類的學習和教育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這種意義上,探討信息技術和教育的緊密融合有著重大的意義。今后,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信息化分會應該結合起來,相互支持,更好地把信息技術和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為人的成長服務,讓人民受益,讓國家受益。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華中師范大學校長、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宗凱等領導同志分別作了主題報告,或從當前,或從未來關注信息技術和教育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并對未來教育變革的途徑、走向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李志民主任認為,互聯網推動人類文明邁上了新的臺階,它不僅改變了行業形態,還將給人類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技術發展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課程結構逐漸改變,知識傳授在教室內,知識內化在教室外;課的“形態”也在逐漸改變,從一節課45分鐘,到一節課90分鐘,到老師一節課只講20分鐘、10分鐘;大學的功能也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功能,轉向知識探索、知識驗證、考試認證功能,再轉向學校虛擬化,教學和管理的泛在化、全球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及時轉變觀念,緊跟人類文明發展的腳步。

楊宗凱校長提出,信息化的重點在“化”,量變層面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質變層面則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是培養創新性的人才。未來教育必定是構架在互聯網上的新教育,擁有全新的教育文化、觀念、模式,以及教學環境、內容、方法。楊宗凱認為,未來教育呈現公平化、差異性、開放性、法制化、終身化、職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等特點,基本內涵是以人的發展為本位,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對傳統教育的價值重建、結構重組、程序再造、文化重構,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構建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和個性化發展的現代化教育新形態,全面提升教育的內在品質,真正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與會專家在專題報告環節還從教育的智能化時代、未來教育創新、教育的互聯網思維與行為、基于PPP模式的教育信息化服務生態等多個維度進一步澄清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給出了在政策和行動層面可以實現的創新思路和有效方案。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副教授李玉順認為,基于PPP模式的教育信息化服務生態構建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生態構建的必然選擇,而建構這一生態系統需要與國家的政策方向和生態系統的內在需求相結合。

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建設教授對于教育智能化時代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探討。周建設認為,依靠大數據挖掘教育經驗、在線課堂的智能化、教師動態智慧聚集、用計算機追蹤學生的學習軌跡、個體知識的定制和配送,是教育智能化時代的主要趨勢。他強調,實施互聯網+智能化教育,必須重新思考學生的學習權利、能力養成途徑以及知識配送渠道,甚至還需要重新定位學校的職能,重新思考教師的實際角色。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系主任尚俊杰教授從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和如何重塑學習方式兩個方面闡述了歷史變遷中教育資源和學習方式的變化,對比了國內外信息化教育現狀,列舉了一系列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對傳統教育方式和教師角色在信息化背景下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深入剖析。

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魏忠強調信息技術更重要的角色是實踐和課下,課上是教師的權力,教育的實質是學習關系;實驗、考試、場景、師生、建筑、傳承,都不能無視學校核心談技術;跨界的前提是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專業性提升。

此外,會議還組織了由學者、行業專家、教育機構、企業代表共同參與的圓桌沙龍,從不同角度探討“STEM/創客教育與智慧學習”。

 
 

最后,石邦宏副會長代表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做會議總結并致閉幕詞。他對本次大會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評價,對與會的專家學者以及會務工作人員表示誠摯感謝,并對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希望。石會長指出,本次會議是一次繼往開來、富有創新性、具有很高學術水平的大會。教育分會今后將繼續舉行各種專題會議,不斷凝聚知識、共享研究成果、深化交流合作,努力通過多維度觀察和研究教育,引導教育信息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在推動適應未來教育需要的教育信息化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做出特殊的貢獻。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