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正在助力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5G應用場景在多個垂直行業不斷成熟,5G應用在一些具備條件的領域開始進入復制推廣的新階段,實現從10到N的規模發展。這其中,5G驅動的智慧醫療應用方興未艾,在降低患者醫療成本、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更快更好進行疾病診療等方面逐漸顯現出重要價值。
“現在這種物理的空間被5G給縮小了。” 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陳有信,這位曾于2019年7月在中國移動5G專網助力下完成全球首例5G遠程眼底激光手術治療的醫生,9月29日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實際上5G遠程眼底激光手術并不神秘,因為激光手術技術非常成熟,已有幾十年歷史,而5G的低時延加上4K超高清視頻,讓天涯變咫尺,醫生和患者通過5G網絡實現了“面對面”治療。
“患者在協和醫院,我們天天做激光治療,就在我們對面,現在我只不過是面對著屏幕。5G把我們縮短了,其實他在這兒,我也是看著屏幕。”陳有信介紹說,5G遠程眼底激光手術在術前先制定治療方案,利用計算機輔助劃定手術范圍,保證激光手術過程的安全,然后通過5G網絡遠程協同終端醫療設備,完成遠程手術。
“我有患者來自黑龍江蘿北縣中俄邊境的一個小村子,看病要花很長時間,先乘汽車再轉火車最后到北京找到我。”陳有信表示,作為一個醫生看到患者長途跋涉的不易,希望能通過技術來解決全國各地患者的普遍問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這也是他率先推動5G遠程眼底激光手術的初心。據介紹,5G遠程眼底激光手術目前還處于科研實驗階段,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醫院的常規醫療項目。
在西安大興醫院,中國移動陜西公司與成都產業研究院聯合打造的5G智慧醫療系統于7月底正式交付運轉。據介紹,該項目發揮5G大帶寬、低延遲的技術優勢,以急救為5G應用場景,可實現上車即救治、“上車即入院”。患者送入急救車后,醫護人員在救護車上就可以完成填寫電子病歷中六大板塊所有信息并發回醫院。醫院指揮中心根據車內的病情診斷,立即調集相應醫生候診,提前做好救治準備。5G救護車內有360度視頻監控,院內專家可遠程察看指導救護車內救治工作。
據介紹,西安大興醫院每年接診急救患者上萬人次。對于急診救治,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希望通過項目實現遠程會診,診斷前置,院前院中等診療信息數據打通,切實提升接診效率,解決目前急救中心普遍存在的院前急救信息無法及時回傳的問題,打破患者在運輸途中接受的診療受限這一瓶頸,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急診搶救時間和搶救效率。”西安大興醫院副院長楊繼慶9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們已經初步建成了以院前5G急救系統、院內一鍵指揮系統、重癥危急值預警系統、急救設備智能定位系統為核心的5G醫療指揮中心。”
楊繼慶表示,將5G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入醫療急救系統,整合5G遠程B超、5G ICU、遠程視頻會診、遠程急救指揮平臺等應用,集成了醫療、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管理系統,不僅最大限度的為患者爭取到了寶貴的黃金救援時間,同時也極大解決了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和難題,使專家遠距離診斷、會診、手術、教學成為可能。他說,下一階段,將在院內布置5G醫療專網及邊緣云計算平臺,并在該平臺上布置5G+VR ICU隔離探視系統、病人智能追蹤定位系統、態勢感知等新型應用,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北京協和醫院的探索和西安大興醫院的5G智慧醫療系統正是5G逐步應用于醫療領域,推動醫療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據介紹,中國移動在智慧醫療領域,專門打造了OneHealth智慧醫療云平臺。目前中國移動5G智慧醫療項目已落地超380家醫院。中國移動政企事業部副總經理魏冰9月表示,中國移動深入實施“5G+”計劃,體系化推進5G融入百業,創新成果從“盆景”到“風景”。
截至8月底,中國移動已建成一張基本覆蓋全國的5G網絡,累計開通5G基站超50萬個;在5G專網方面打造了5G專網+AI“鉆石閉環”服務,具備極致性能,安全保障,可靠組網和專業運維四大能力,并已拓展項目超過1100個,布局9大行業平臺,沉淀超過100個5G應用場景。
“數智化轉型,道阻且長,但我們認為,行則將至,做則必成。”中國移動副總經理趙大春表示,中國移動愿攜手各方,砥礪奮進,加快構建數智化基礎設施,不斷繁榮產業數字化應用,為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孫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