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數字時代,如何引導兒童使用屏幕
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9-15

剛剛過去的暑假是孩子們接觸電子屏幕的“大好時光”,也是很多家長更加焦慮的時期。在這個屏幕無處不在、空氣中充滿著無線網絡信號的數字時代,只要是負責任的家長都會認真思考孩子如何使用電子屏幕這個嚴肅問題。這不僅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作為成年人的家長如何使用數字媒體。你在孩子面前是個以身作則的家長嗎?你自己是不是也沉浸于虛擬世界無法自拔?智能手機到底是平衡了工作和生活,還是個討厭的、讓你無法忘掉它的注意力破壞者?

這部《兒童電子屏幕指南:來自500個家庭的經驗》對不知如何面對孩子和電子屏幕的家長,打開了一扇扇門,提供了多種屏幕使用規則。本書作者安雅·卡梅內茲是美國國家公共電臺首席數字教育記者,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也曾為孩子使用電子屏幕感到焦慮。為了能讓女兒在便盆上安穩如廁,她不得已聽從了別家父母的建議,給女兒看一段手機上的視頻,為此,她在視頻網站上搜索了一堆孩子坐便盆時看的視頻。那時,她就特別想找一本這樣的書。在網絡搜索無果、尋求專家指導無望的情況下,她自己走訪調查了500個和她一樣的家長以及相關問題專家,對于數字時代如何育兒展開了科學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份頂級焦慮清單

排在首位的是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問題。“現在的嬰兒在剛開始探索自己腳指頭的時候,各種屏幕就已經成為他們世界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卡梅內茲的女兒在8周大的時候,就開始通過聊天軟件對著爺爺奶奶微笑了。2011年,一項針對9000名美國學齡前兒童的調查指出,3至5歲的兒童,平均每天有4.1個小時是在屏幕的陪伴下度過的。“學齡前兒童的累計屏幕使用時間大大超過了建議值以及之前的預估值。”

研究證明,過度接觸電子媒體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微小但顯著的負面影響,其中有最強證據支持的是超重和睡眠不良,此外在成癮、攻擊性加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問題等方面也有一定危險。這些研究結果就像是一張頂級焦慮清單,絕對能讓任何家長寢食難安。

家長們公認:“孩子在屏幕上花了很長時間。但是我們不知道健康的邊界在哪里,到底多長時間才是危險的?”目前最廣為人知的關于屏幕使用時間的專家意見是美國兒科學會1999年建議的“2歲前不要看電視”,但這條建議并沒有引起多數美國家長的重視,2016年,美國兒科學會對這條建議做了刪改,提出“只要有大人陪同,哪怕是很小的嬰兒,視頻聊天很可能也不會有壞處。”并強調“不要讓孩子獨自使用多媒體”。關于屏幕使用時長,美國兒科學會的一位專家坦言:“這是研究中的一個空白。”經過走訪調查,作者認為:“沒有統一的‘安全劑量’,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感覺制定自家的屏幕使用規則。

有些家庭希望給屏幕時間“約法三章”。時間是個明確的、容易理解的指標,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應用設備自帶設置選項可以幫助家長限制使用時間。根據大多數家庭的經驗,作者建議,2歲到高中期間,不妨把目標設為:平日每天最多1到2個小時(不包括用電腦做作業時間),周末每天最多2個小時,可以排除與家人視頻通話的時間,生病、旅行等特殊情況除外。此外,還可以從優先事項和警報信號入手。比如每天都必須要做戶外運動、用餐時不能用手機分心等優先事項;警報信號包括體重增加、失眠、上床氣和起床氣、躁動易怒、學校表現不好等警報信號。

通過調查和梳理現有學術成果,作者提醒家長們“最應當關注的頭等大事”,首先是屏幕與睡眠必須分開。睡前一個小時不能使用任何電子設備。孩子的房間里不能放電視,不要養成睡前看電視的習慣,夜里不要把移動設備放在臥室里。其次,睡眠質量低和睡眠不足會加重與屏幕時間相關的所有負面表現。限制孩子晚上看屏幕的時間能直擊兩大風險因素——超重和睡眠,另外還有助于遏制過度使用電子媒體的傾向。

共同參與者和積極調節者

一位科幻小說家在給他2歲的女兒講述《杰克與魔豆》的故事,一邊講一邊在線搜索圖片,以便讓女兒對故事中的豎琴、鵝和巨人形成大致印象,父女倆還在網上搜索不同版本的巨人口頭禪視頻,接著用自制道具表演了劇中的情節。這個畫面是本書中描寫的一個家庭父女倆一起利用多媒體活動的鏡頭。“我覺得,我們兩人的筆記本電腦游戲挺好。這不是被動的、催眠式的看電視,而是一種共享的體驗,很需要想象力。還要圍著屋子跑,這也將現實世界、故事世界和游戲混合在了一起。”這位小說家對作者說。

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合理的家長多媒體策略不只是限制時間、地點、場合那么簡單,當父母參與到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其風險會減輕,正面效果也會增大。

作者認為,父母應該參與到子女的屏幕使用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媒體調節者的角色。尤其是在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粗制濫造的內容和不健康的垃圾信息的情況下,家長參與和積極調節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可以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孩子小的話,父母可以和他們一起坐在沙發上,把卡通片當作故事書用,家長可以指著屏幕里的一樣東西,說出它的名字。孩子長大一些后,父母可以和他們討論故事情節、劇中人物的感受、孩子在社交網絡上發現的有意思的東西,或者向他們學習玩電子游戲。不僅要問“今天在學校怎么樣”,也要問“今天在網上做什么了”。

屏幕本身并不是毒藥,生活在一個充斥著數字媒體的世界中,想要孩子逃避電子屏幕的影響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家長只有“共同參與”并“積極調節”好孩子的屏幕使用時間,屏幕才可以對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比如,可以加強家庭紐帶,可以幫助孩子探索世界,有助于他們進行創造性表達,可以成為娛樂休閑的重要資源。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