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10月16日上午舉行吹風會,請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商務部部長助理王炳南和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介紹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情況,并答記者問。張峰表示,本次實施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是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發展的長效機制,重點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和運行維護。力爭到2020年完成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約15萬個已通寬帶的行政村接入能力光纖化,為超過3000萬農村家庭提供寬帶覆蓋升級。
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將實行市場化運作
張峰在介紹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有關的情況時指出,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寬帶發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李克強總理指出,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是寬帶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切實推進高速寬帶網絡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結合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統籌使用,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持續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和運行維護,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為落實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研究提出了落實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的工作安排。10月14日第108次國務院常務會審議了該項工作,指出:改革創新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建設,是補上公共產品和服務“短板”、帶動有效投資、促進城鄉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國寬帶發展水平雖然有較大提升,但農村和偏遠地區寬帶發展水平仍相對滯后。截至2015年8月底,我國光纖到戶覆蓋家庭已達到3.66億戶,今年新增光纖到戶覆蓋家庭超過1.1億戶;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到2.09億戶,寬帶家庭普及率超過50%;全國固定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14.4Mbps,相比2014年底提升了近1.2倍。但由于農村及偏遠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地理環境復雜、人口居住分散,寬帶建設和運行維護成本高、收益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場失靈,城鄉數字鴻溝呈擴大趨勢,目前,農村寬帶家庭普及率比城市地區低約40個百分點,尚有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從國際上看,建立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促進農村及偏遠地區改善電信基礎設施條件是通行做法。
張峰表示,本次實施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是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發展的長效機制,重點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和運行維護。力爭到2020年完成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約15萬個已通寬帶的行政村接入能力光纖化,為超過3000萬農村家庭提供寬帶覆蓋升級。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村偏遠困難地區群眾脫貧致富。
張峰進一步指出,在組織實施上,將遵循“中央資金引導、地方協調支持、企業為主推進”的總體原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齊心協力共同促進農村寬帶建設的格局。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將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競爭性招標等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我們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和民間資本公平參與農村寬帶建設和運行維護。同時將建立和強化中央、地方兩級考核驗收和督查機制,推進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確保各項工作目標順利實現,促進農村及偏遠地區分享信息技術發展紅利。
重點解決高成本地區寬帶建設和升級工作
在談及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的內容和具體實施舉措時,張峰說,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主要是針對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寬帶網絡覆蓋、存在一定程度市場失靈的高成本地區,國家對這些地區的寬帶網絡建設和運營也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鼓勵企業承擔有關任務,為當地民眾提供寬帶網絡服務,這是解決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網絡末梢建設難題的一個長效機制。
過去10多年,工信部的主要做法是組織3家基礎電信企業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他們共投入了900多億元,解決了約21萬個行政村和自然村通電話的問題,以及約15萬個鄉鎮和行政村通寬帶的問題。但是到目前,還有5萬多個行政村未通寬帶,15萬個村雖說已經通寬帶但還亟需技術升級提速。由于這些地區的經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地理環境非常復雜,人口居住又比較分散,因此寬帶建設和運營成本非常高,但是收益卻比較低,所以企業對建設這一部分農村的寬帶,以及對它們進行寬帶升級改造明顯動力不足。所以,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就是要重點解決這些高成本地區的寬帶建設和升級工作。
張峰繼續介紹說,寬帶網絡作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這是在前年國務院發布的《“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里面已經做了明確表述,同時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信息消費的一個重要支撐,農村電商的發展也離不開信息網絡;寬帶網絡也是信息時代為農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過去我們經常講,尤其在農村,我們說“要想富先修路”,大家都取得了非常一致的共識。目前在信息時代下,寬帶網絡就是促進農村以及偏遠困難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條件之一,我們也可以把它稱為信息公路。
目前,工信部和財政部已經完成了對全國農村寬帶建設情況的摸底調查,5萬個未通寬帶的行政村中,應該說98%以上的都集中在我們國家的中西部地區,在15萬個需要升級改造的行政村中,有超過80%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所以,后續我們要結合這些現狀,出臺分區域的補貼原則,并以地市為單位自愿提出申請,根據其需求的意愿和支持政策措施,經過競爭遴選后納入“標的”區域,然后在各“標的”區域通過競爭性招標等市場化機制來選擇承擔該地區具體寬帶建設和運行維護任務的企業。
張峰認為,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將要引入競爭性機制,在“標的”區域確定之后,歡迎相關企業都來進行投標,從中選擇需要國家補貼資金少而且任務完成得好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才能中標。這樣最終目標就是要促進成本信息透明化、提高政策效率。同時我們也是按照第10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決策的部署,工信部和財政部將于近期正式印發有關通知和申報指南,正式啟動這項工作。
在實施電信普遍服務的過程中,我們還將統籌完善相關行政村內的村委會、中小學、醫療診所等公共服務機構寬帶網絡的覆蓋,助力農業、電子商務、教育、醫療等寬帶的應用,最終的目的是實現以建促用、以用帶建,讓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分享信息技術發展的紅利。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投入資金
對于資金投入方式的問題,張峰指出,關于電信普遍服務的補償機制,首先主要是定位于農村及偏遠地區等寬帶發展失靈的高成本地區的補貼。總的資金投入,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的。 關于在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的實施上,中央財政支持資金,這是個引導資金,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但實施電信普遍服務的主體依然是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