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改革開放給通信業發展帶來了哪些利好?
余曉暉:一是產業政策開啟行業大發展。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先發展通信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二是體制改革促進行業新躍升。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通信業相繼完成了政企分開、郵電分營、電信重組、競爭體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企業實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逐漸從世界電信企業的追隨者進入全球發展前列。三是頂層戰略指引行業新方向。近年來,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和電信企業,堅決貫徹落實“寬帶中國”戰略、網絡提速降費、“互聯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部署,扎實推進了行業發展、技術創新和服務改進。四是市場開放激發行業新活力。三網融合、移動轉售、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穩步推進,截至2018年6月份,全國IPTV用戶達1.4億戶,42家民營企業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批文、發展用戶近7000萬,寬帶接入網業務試點企業累計發展用戶超過千萬戶,投資超過百億元。
記者:除了政策因素,推動產生這些巨變的主要原因還有哪些?
余曉暉:一是經濟發展和全球化帶來的巨大需求牽引。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通信服務的需求快速提升,拉動通信業持續升級發展。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工業、能源、農業、金融、交通、教育、醫療等傳統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有效帶動了云服務、光纖寬帶、4G、政企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是抓住了通信業歷次升級換代的關鍵機遇。從步進制交換機到全面引入數字程控,從模擬移動尚未普及就開始全面引入數字移動,從互聯網試驗到大規模建設,從傳統銅纜到大容量光纜在全國干線快速部署,我國通信業緊密跟蹤國際先進技術、運營和管理模式,結合我國電信市場的需求變化,準確把握了歷次通信技術升級換代的歷史機遇,進而后來居上,由弱漸強,極大地支撐和促進了行業發展。
三是堅定不移走開放創新的道路,實現了通信技術的跨越式突破和產業升級。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電信企業積極跟蹤世界信息網絡技術發展趨勢,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高度重視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使通信技術從大幅落后到全面趕超,為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我國從移動通信網絡到智能終端,從光網絡到核心路由器,均走到了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通信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記者:從落后到追趕再到并跑,您如何看待中國通信業未來的腳步?
余曉暉:過去的40年,中國通信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的飛速發展。2017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全年營收分別位于全球電信運營商排名第3位、第10位、第14位。目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進入全球先進行列。固定寬帶網絡全面邁入光纖時代,光纖用戶占比位居全球第一;4G網絡建設實現后發趕超,短短兩年多時間,我國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
同時,通信技術產業崛起壯大。一方面,我國網絡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TD—LTE成為4G國際主流標準,5G也成為全球的領先者之一;光傳輸100Gb/s技術已經得到大規模部署,400Gb/s技術即將進入商用階段。另一方面,寬帶網絡產業鏈布局日趨完善。我國光傳送設備、光接入設備等產品均居世界前列;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全球市場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華為排名全球第二位。但也要看到,我國通信業核心芯片和關鍵元器件差距顯著,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嚴峻。(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