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在演講中指出,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來臨。他認為,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也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當前,全球信息科技發展正經歷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的延伸。據預計,未來
朱玉還對物聯網在智慧城市中的多方面應用進行了全方位的展望。他表示,技術的融合,以及模式的創新,帶來了智慧城市多個領域的深刻變革。物聯網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應用關系到城市管理、醫療、交通等各個方面,使城市走向“智能化”。城市是一部結構復雜、部件繁多、性能精密的龐大機器,又是一個血肉相連、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不斷變化的有機整體。城市管理為現代城市運轉提供動力、為城市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支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規模與內涵的不斷擴大,城市管理問題日益突出,對于城市管理精細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現代城市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要求必須充分運用最新科技手段,對城市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態勢識別、問題診斷、綜合評估和決策支持;通過對各類城市管理相關信息的采集和分析,進一步完善城市運行的數據標準、信息規范、特征識別、預警預報等內容,為城市運行的指揮、控制和溝通工作提供依據。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典型應用,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以跟上快速增長的城市化,引導、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已成為城市管理者的當務之急。通過物聯網,可以實現城市信息資源全面整合及業務協同,實現城管系統中的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相互感知、互聯互通,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及效果,使城管服務更加方便快捷,更具人性化。
對于“物聯網在智慧城市中的技術融合與模式創新”,朱玉指出,為了實現智慧城市的構想,需要有合適的技術架構來進行支撐,各方普遍認為城市的智慧需要依賴對數據進行高效和合理的采集、清洗、存儲、處理以及實用的能力,因此技術的融合需要圍繞這一核心價值進行。因此對于物聯網在智慧城市中的技術融合,第一步首先是有效的獲取與感知,其核心主要是研究如何高效獲取互聯網、電信網、物聯網和各行業數據,通過研究視頻、音頻、激光、射頻定位、報警、智能圖像分析等感知技術,構建智慧城市內立體感知系統,特別是需要針對數據來源的多源、異構等特性,對獲取數據進行再組織與管理。在獲取到了有效數據之后,下一步主要工作則是對數據進行高效的傳輸,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各種無線、有線的長距離或短距離通信網絡,在確保信息安全和傳輸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選定范圍內的數據互聯互通,并形成一個“數據聯網”。在有了海量的多源異構數據之后,如何高效智能化地存儲、管理和分析數據,并將有意義的信息提取出來應用于各種城市數據密集型應用成了最重要的一個挑戰,為此,需要將數據進行廣泛深度的融合,并且有針對性地對數據進行活化處理,進而構建一個面向智慧城市數據融合需求的技術體系,通過研究數據的描述、認知、建模、關聯、演化等方法,實現海量多源異構數據的自我認知、自主學習和主動生長。只有這樣數據為核心要素來構架智慧城市的互聯網絡,數據才能打通,城市才能智慧起來。
朱玉最后總結指出,對于智慧城市建設來說,有三個階段需要遞進,第一個階段聚焦于“技術融合”層面,包含著物聯網、云計算等基礎網絡的鋪設;第二個階段屬于“數據管理”層面,即如何通過大數據將各種網絡管理起來,從而實現有效性的結果;第三個階段才是“人文”的階段,即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是否符合人們的習慣,是否懂得人性化設計等。真正的“智慧”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新換代,也并非只是效率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以人為本”的實現,即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無論哪個方向都應該時刻追問“是否抵達人本”的特點。因此必須通過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的商業模式創新設計,以人的訴求為出發點,以人的需求為突破點,才能真正實現讓物質圍繞著人進行,才能真正實現一個萬物互聯的、智慧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