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電子政務資源如何進行合理分配?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5-11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開展電子政務建設,但是據調查,有近60%的用戶認為效益不明顯,而且浪費較大。更有專家認為國內軟件項目成功率僅在20%左右。效益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是在論證時缺乏可持續發展的電子政務系統生命周期觀念,在建設和運行中沒有引入科學的項目管理手段,導致資源分配不合理,影響了項目成效。 

電子政務系統建設資源存在分配不合理問題 

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信息技術和人的互動。然而這種互動會對工作習慣、工作方式有所觸動和沖擊,帶來流程變化和組織調整甚至體制的變革。同時,隨著需求的膨脹和技術的發展,電子政務系統功能越來越強大,技術復雜程度愈來愈高,開發和掌握此系統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建設電子政務系統實現電子政府是一個長期過程,火候不到不易體現效果,需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來持續投入。 

然而,由于論證時缺乏可持續發展的電子政務系統生命周期觀念,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中存在著投資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重視硬系統建設,輕視軟環境建設,對人才隊伍、法規標準等支撐體系建設的投入不足,這導致相關法規、政策、標準難以完善,信息化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實施時缺乏理論指導和資源支持;重視硬件輕視軟件,國際上通常的軟硬件投入比例各占50%左右,而中國的軟件投入卻只有5%~20%,對軟件的投入不足導致系統資源如硬件設備和數據資源被大量閑置;重視國外產品輕視國內產品,在采購時有盲目選擇國外先進產品的傾向,這直接導致了投資的成倍增長;重視系統建設,輕視前期規劃,輕視后期運行管理和數據維護,系統不是有的放矢,而是跟風上馬,論證不充分,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容易導致重復投資,后期運行管理和數據維護投入不足,會導致數據開發和更新緩慢,難以滿足辦公需要。 

投資分配不合理導致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中出現了投資不足和資源浪費并存的現象。一方面,2004年超過70%的政府部門認為制約電子政務發展的首要因素是資金投入不足,缺乏資金搞項目。另一方面,政府機房里的中高檔商業系統長期用于處理個人計算機就能處理的工作,利用率極低,有的設備和系統甚至長期閑置。 

不合理的根源是對電子政務的認識不足 

電子政務涉及行政管理、工程項目管理、計算機技術等多個領域。電子政務實施中需要把握技術先進性與用戶習慣的平衡、事務開放與信息安全的平衡,高層領導還要把握擇優選擇與拉動產業的平衡。

行政人員一般具有豐富的政務管理經驗,但往往缺乏主持實施電子政務項目所必需的系統性的電子政務知識及項目管理經驗。據調查,僅有不到40%的機構具備項目管理制度,機構內的人員只有60%左右屬于比較適合工作,很合適的只有4%。“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相關機構往往無法組織足夠的人力對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進行專業化管理。這樣,在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時難免人云亦云,在開展從可行性論證、規劃設計、招標評審、工程監理、項目驗收到系統運行維護的電子政務建設全過程的管理與協調工作時,難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配資源。 

缺乏專業知識和先期規劃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對需求認識不清。為了回避責任問題,在認識不清的情況下,有關人員往往不按照需求和性價比選型,而是選擇購買最好的,滿足實際需求為導向的實用心態讓位于以超前消費為導向的免責心態。從而擠占了其他方面的資金,形成了資金不足情況下的資源浪費現象。這就影響了推動電子政務項目的力度。 

統籌考慮資源分配 

電子政務建設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各參與方目標一致,信念堅定,戰略清晰,并且組織有力,實施審慎。思想認識統一、制度穩定合理是保障電子政務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負責電子政府的整體規劃、項目管理等,并在財政上進行審計和監管,保證有關的資金不被挪用或濫用。 

建議采用靈活的投入方式,引進資源自行建設和依托外部力量建設并重。加強政府、咨詢機構、企業間的合作,政府以規劃為手段,經費為杠桿加強宏觀管理,遵循政府推動、聯合共建、面向社會、資源共享的原則,鼓勵社會有序投入和競爭。這不僅能夠解決政府部門力量單薄的問題,也有利于節省費用,調動社會積極性,拉動產業發展。 

在投資分配上,需要樹立電子政務系統生命周期觀念、考慮到系統和人的互動關系來合理分配資源。通過對投入產出的研究,結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統籌考慮系統整個生命周期投資、管理和安全問題;結合效能評估,有的放矢地制定保障措施。加強對標準規劃咨詢等軟性支撐環境、軟件及數據、國產產品的投入。采用引導手段推動政府采購政策的貫徹。政府通過政策法律手段設置政策門檻,通過技術標準設置技術門檻,通過財政補貼和采購招標手段鼓勵政府部門使用國產軟件,限制壟斷行為。 

實施中要進行項目制管理,對需求設計、項目管理、項目監理、評估驗收等環節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控制成本,保證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質量、進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持電子政務建設的有關人員需要接受系統性的培訓。通過培訓樹立軟件硬件結合、遠近結合的電子政務系統生命周期觀念。由于政府部門缺乏具有項目管理經驗的師資,缺乏有組織的深入交流,所以需要發揮各類專業機構的作用,可以就電子政務專門知識與技能開展高頻率、低成本的內部或外部輪訓,也可以依托科研院所培養定向或者不脫產的工程碩士。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