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忽視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難圓其圈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12-20

經開始著手進行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但是在評估方式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績效評估需要公眾的參與

以評估主體來劃分,績效評估可分為內評估和外評估兩大類。內評估主要用以評估政府內部電子政務建設情況和電子政務對政府產生的內部受益評估,外評估主要評估電子政務對社會產生的收益以及公眾對電子政務的滿意程度。相對內評估而言,外評估應該是更為重要的。所以,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不只是政府的事,公眾必須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對電子政務建設中的一切投入和產出的評估。其本質是謀求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績效,宗旨是促使政府根據社會公眾需求提供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務,根據社會公眾對電子政務提供的公共信息與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來評估電子政務績效,從而確定電子政務為社會公眾服務、具有更高效率、更好服務品質和更低行政成本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

另外,從服務和顧客至上的角度來講,讓公眾參與到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過程中來不僅符合行政民主化、法治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的有效方法。同時,社會公眾作為政府的服務對象,對政府的服務有著最直接、最真切的體會,對政府的績效,社會公眾最有發言權。因此,作為政府績效評估一部分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要以社會公眾為主要評估主體。如美國弗吉尼亞的漢普頓市,每年10月都要向市民進行隨機電話調查,了解市民對市政府績效的滿意程度。當然,政府的具體服務對象是分散的,具體評估政府績效需要由政府服務對象的代言人來進行。

公眾被忽視的三大原因

然而,在現實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中公眾往往被忽視。探其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傳統政治文化抑制了公眾的主體意識。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在民眾心理上積淀成了“權威崇拜”、“清官思想”等復雜的以小農意識為主體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思想,抑制了公眾的主體意識。同時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社會上存在著不良的道德風氣,認為政府是管人民的,人民不能評估政府。傳統觀念的障礙是我國公眾不能很好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重要原因。

其次,公眾評估的專業知識缺乏。西方學者認為,較發達社會的政治參與受到包括教育、收入、職業團體、性別、年齡、地區等方面的影響,并且這些因素具有較高的相關性。一般講來,參與評估較高的公眾都是教育程度、收入、職業地位較高者。公共服務項目或組織通常既龐大又復雜,評估內容的復雜性和專業化很高。而且,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科技因素的介入,工作復雜性加大,職位分類、工作說明、項目說明書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這些技術的要求是公眾的知識所不具備的。這些都決定了公眾不能成為專業的評估主體。知識結構、專業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與開展評估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他們所做出的評估只是對滿意程度的定性判斷。

最后,缺乏公民參與評估的制度保障。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沒有制度保障是很難進行下去的,制度化也是當前國際上評估活動的趨勢之一。這種制度化也包括把公眾作為一種評估主體加以規定。公眾參與的某些具體制度殘缺,尚未形成健全的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民主運行機制和程序。

如何增強公眾的有效參與

那么,如何才能使公眾有效地參與到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中來呢?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積極地參與到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中來,是公眾應盡的義務,這不僅可以培養人們的道德性格,還可以培養從事集體行動的技巧。

第二、增加公眾評估的專業知識,提高公眾的綜合素質,提高績效評估的有效性。公眾參與績效評估需要一定的知識和技術,特別是當今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缺乏專業知識的評估是不科學的,也阻礙真正信息的傳達,這都有可能限制績效評估的真實性和公正性。多數學者認為,較發達社會的公民參與受到包括教育、收入、職業團體、性別、年齡、地區等方面的影響,并且這些因素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因此要有效的進行績效評估就一定要根據公民自身的能力和資格來決定參與的內容和方式。

第三、制定相關的制度與法律法規,保證公民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可行性和獨立性。公民積極的參與績效評估是一種以與政府合作為基礎的關系,是一個獨立、具體和公共的行為。缺乏質量的公民參與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為此,要把評估的主動權、評估結果的使用監督權還給人民,積極鼓勵公眾自我組織起來,支持公民團體參與評估活動。加強政府和公眾的交流,保證政府為公眾提供可靠、適當的信息、幫助和支持以提高其評估的積極性和科學性。這個過程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信息公開法律,讓公眾了解政府在通過電子政務干什么。政府是最大的信息創制者、采集者、使用者和發布者。中國社會信息資源約80%是由政府掌控的,這80%的信息資源中又有80%未被利用。而信息公開是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的前提,要使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須實現信息公開。第二步是制定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與制度,這是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最后保障。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