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第一解讀:政府信息公開須破兩大“壁壘”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4-25

有人感慨:新聞記者在行使新聞報道權的時候,再也不需要像地下工作者,再也不需要低三下四,征求當地政府官員的意見。然而,政府部門要全面邁入信息公開時代,從觀念轉變到技術支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網評論員解讀: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公民知情權的后盾

人民網第一時間約請人民日報評論員陳家興對發表評論,陳家興撰文指出,條例在總則中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本身,體現的也是對社會公平、公正的制度維護。在這個意義上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有了一個有力的制度保障,無疑,這是社會和諧的福音。

條例對于公民的知情權提供的保障是全方位的

仔細研讀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我們發現,條例對于公民的知情權提供的保障是全方位的。比如: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本著這些具體原則,有關城鄉建設和管理的重大事項;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況等等,這些涉及百姓利益、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有關政府和部門應當公開。而對關涉自身不準確政府信息記錄,公民有權要求予以改正;對相關政府信息,公民可主動向政府申請獲取;公民知情權若被侵犯,可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來執行

有一句話我們經常提及: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來執行。如果在執行中走樣或打折扣,其本身亦是對法律尊嚴的傷害。誠然,有了這個條例,各級政府機關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但很多事情做起來并非這么簡單,有太多的因素左右了執行力。許多法律法規就是這樣得不到遵循的。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公民的權利,也要靠公民自己來依法維護。每個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的增強并付諸實踐,必會大大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國務院法制辦答問:《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確立三項主要制度

4月24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張穹介紹了溫家寶總理日前簽署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條例確立的主要制度有這樣幾項:政府信息的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制度;政府信息公開發布制度;政府信息公開監督和保障制度。

張穹說,政府信息公開要處理好公開和保密這一對矛盾的關系。為了使政府信息公開既保證公民和法人、其他組織的知情權,又要防止出現因公開不當而導致失密、泄密,從而損害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公共安全,影響社會穩定,甚至發生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況。條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并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的保密審查機制。行政機關公開涉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前,應當征得第三方的同意,第三方不同意公開的,不得公開。

規定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范圍 防止隨意性

張穹說,從國外政府信息公開的立法來看,一般都沒有規定主動公開的范圍,而只是規定了不公開的內容。除了不公開之外的,都應該公開。這就是所謂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我們在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時候,從兩個方面也體現了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一方面條例規定了主動公開的基本要求和公開的內容,也規定了各級政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重點,還規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公開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規定了政府公開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不能公開,除此之外,都可以公開。

前景展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帶來六大變化

一,條例的制定,將把信息公開從單方面的恩賜變成了申請人的權利,公眾有權獲得政府信息。如果政府機關再隨意縮小公開的范圍或者拒絕公開應該公開的信息,公眾可以通過條例規定的渠道尋求救濟。

二,條例的制定,將大大地擴大公開的范圍,政府機關不但要公開辦事程序與結果,還要公開手中掌握的大量信息。

三,條例規定的程序將更為多樣和嚴格,既有主動公開又有依申請公開,既有法定公開形式,又有非法定公開形式。尤其是將實行依申請公開的引入,是條例的一個亮點和創新。

四,條例將提供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法定救濟途徑,以通過獨立審查有效地解決爭議,監督政府機關依法公開信息。

五,就政府信息資源利用、基礎數據庫建設、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共享、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相關規定。條例的實施,必然會加速這一進程。

六、就條例作為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可以說是目前公開領域效力層級最高的法律依據,體現了國家意志和法律的權威性。

困難仍存:政府信息公開至少要突破兩個“壁壘”

有的地方和部門政務公開形式主義嚴重

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遲耀云坦陳:有的地方和部門政務公開不規范,隨意性較大,想公開就公開,不想公開就不公開;一些部門公開的內容不全面,不細致,讓群眾如霧里看花,看不明白;有的甚至從部門利益出發,公開內容避實就虛,形式主義嚴重。

政府信息公開至少要突破兩個“壁壘”

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認為,政府信息公開至少要突破兩個“壁壘”:一是觀念,一是技術。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把信息當成自己的“特權”,既不愿主動公開信息,也不愿應公民、法人等請求被動提供。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和運作,思想觀念的障礙最難突破,又必須突破。至于技術上,信息公開需要專門機構、媒體、網絡、電子政務等相應技術的支撐,讓老百姓不但能及時獲得其工作、生活和參與國家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是真實、準確的信息。

他說:“這兩個‘壁壘’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面突破。中國政府要真正全面實現信息公開,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開始,老百姓已看到了希望。”

在政府信息公開中要防止“假公開”

宋功德把政府信息公開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的公開,只公開結果;中層次的公開,不但公開結果,還要給個說法?D?D公開理由,包括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和內部政策規定等;高層次的公開,是全過程公開。不僅公開結果和理由,而且讓公眾身臨其境、扮演角色、參與較量,參與決策全過程。“不僅是透明政府,而且是開放政府。”

他說,即將公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實施中既要防止把不重要的信息公開、重要的藏起來的“假公開”;還要防止把信息公開的內容和對象減少的“縮水公開”。同時,要積極完善和全面實施相關救濟制度,不讓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淪為“美麗的花瓶”。

政務公開的阻力來自管理體制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政府體系長期習慣于操作不公開,缺乏基本的透明度,這種狀況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慣性;而要改變它,自然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能不公開的盡量不公開,因為公開了以后,透明度提高,公眾對權力監督力度就大了,自由裁量權可能就比較小。公眾監督的力度越大,對政府權力行使的要求就越高,自由裁量的難度就越大。從主觀上來講,官員更習慣于能不公開就不公開,這種慣性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數據解讀:中國政府快步邁向“信息公開時代”

政府公開信息從有權“賜予”到有責提供,公眾獲得信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公共治理,行政過程公開從結果到全面,中國政府正加速走向開放型政府,但前面的路仍很長……

行政權力透明運行

數據:

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截至2006年6月,使用“.gov.cn”域名的政府網站就有近1.2萬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副組長干以勝說,中國政務公開經歷了一個自下而上、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漸進過程。這是中國幅員遼闊,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決定的。

公開不再是“恩賜”

數據:

全國31個省區市和36個國務院部門制定了政務公開規定,其中,11個省(市)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地方性法規。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起草過程,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理念是“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要加強信息公開的組織建設,完善信息公開的救濟制度。

謹防條例執行“縮水”

數據:

2004年和2005年兩年間,上海市針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訴、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分別達到25件、183件和35件。

政務公開在中國,已取得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共識。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均對政務公開提出要求;中辦、國辦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的意見》。目前,國務院有55個部門及直屬單位建立了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36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政務公開制度,各級政府政務公開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專家看點:政府提供信息是義務而非恩賜??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甄小英:信息公開體現民主

人民網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甄小英。甄小英認為,政府信息公開是一種必然趨勢,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民主性。一定程度上講,只有信息公開,才能最大限度體現民主。她強調,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服務機構,信息服務也是國家政府服務人民的一種方式。政府信息的公開是一個需要逐步確立、逐步實現的過程。

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政府提供信息是義務而非恩賜

“身為一名行政法學者,以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需要獲取政府相關信息,還得托關系、走后門,有時還是得不到。普通群眾想了解政務信息,就更費勁了!”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現身說法。他認為,“政府主動或應公民請求提供信息,應是政府的義務而非恩賜!作為服務政府的‘服務’,其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即應是向公眾提供信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出臺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國家行政學院副研究員宋功德:施政越透明,公眾越理解

國家行政學院副研究員宋功德說,政務信息是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政務信息公開是政府向公眾提供的一項基本公共服務。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施政越透明,公眾越理解,接受度越高。這也是WTO的透明度原則對我國政府管理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

清華大學教授于安:政務公開已成政府施政的基本制度

目前,全國的鄉鎮政府和縣級政府所屬部門已普遍設立了政務公開欄,縣級以上政府定期發布政府公報。清華大學教授于安表示,政務公開已經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的一項基本制度,公開渠道更為多樣,公開內容更注重服務。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周漢華:政府公開信息成法定義務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周漢華,參與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起草。他認為條例的出臺,將使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上兩個臺階:一是公開的內容。以前主要公開辦事依據、程序和結果,而條例將會拓展為全過程的公開,包括政府掌握的大量相關信息等;二是公開的定位。政府公開信息,不再是“恩賜”,而是職責,是法定的義務。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政務信息公開克服“信息不對稱”

社會公眾是納稅人,是公共權力的基礎;社會公眾把一些權力給了政府,讓政府代替公眾來行使權力;而社會公眾作為政府的主人,有權了解政府信息。所以在政府和社會公眾之間,首先要把本末搞清楚,要弄清楚誰是誰的主人,這是最基本的關系。但過去我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據了解,過去政府機構控制公共管理80%的信息,而被企業、社會公眾掌握的政務信息最多不超過20%,政府與社會公眾處于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狀態。處于這種狀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信息不公開導致社會公眾不知情;而不知情就無法準確表達。政府決策是對還是錯,是否需要改善,社會公眾無法做出準確判斷。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專門機構,就政府信息公開的立法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2002年5月,該機構接受國務院委托著手起草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

2002年7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起草成文。草案共7章、42條,包括了條例條文、理由、說明、背景以及面臨的立法難題等項,估計約13萬字。

2006年1月18日,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推廣應用組負責人說,由國務院信息辦會同法制辦制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目前已完成草案起草和說明稿并上報到國務院。

2006年3月17日,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舉行的《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2006》發布會上,國務院信息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被列為國務院一類立法計劃。

2006年12月11日,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被列為國務院2006年一類立法計劃、預定年內出臺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在保守國家秘密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3月21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組長何勇在會上強調,2007年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關于政務公開的戰略部署,認真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的準備工作,以政務公開的實際成效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