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洽會上演高科技金融大片
柏可林 攝
柏可林 攝
第九屆上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洽談會于10月15至1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并與以“創新金融、普惠民生、服務社會”為主題的2015年中國國際金融展同臺展出。來自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數百家金融服務機構匯集參展,推出眾多金融產品和創新服務。一年一度的“金洽會”堅持秉承全心全意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服務的一貫宗旨,充分發揮作為金融業服務中小微企業綜合高效的平臺作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你好,你的賬戶余額為6805元……近期我們有三款低風險理財產品……”一位長相可愛、表情豐富的機器人正在與客戶流暢地交流。
另一邊,一位客戶點開ATM屏幕功能鍵,與攝像頭對視一眼,3至8秒后,輸入手機號碼、取款金額、密碼,就拿到了現金。
機器人客戶經理、刷臉取款這些異想天開并非來自科幻電影,而是第九屆上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洽談會(以下簡稱“金洽會”)真實發生的場景。
10月15日開幕的金洽會以金融創新為主題,推出了包括互聯網金融、自貿區金融、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在內的創新政策、創新舉措、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和創新服務,通過科技、創新手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高科技惠民生
此次金洽會上,人工智能、云服務、個性化定制等概念在內的先進金融技術設備集體亮相。“這里不像一場金融展覽,更像一場高科技展覽。”一位參觀者站在交通銀行展區內感嘆。
走進交通銀行展臺,參觀者就被時尚的裝修風格以及高度電子化的金融設備包圍,生成一種別樣新穎的服務體驗。
智能大堂經理機器人“嬌嬌”尤為引人注目,這款機器人通過語言交流、觸摸交互、肢體語言等方式,主動識別客戶需求,協助完成咨詢接待、業務引導等多種服務,幫助大堂經理進行客戶分流、產品介紹,極大地豐富了客戶體驗,節省了辦理業務的時間。除了“嬌嬌”外,交行還帶來了另外一款專門應用于銀行服務的智能機器人小e。與“嬌嬌”不同,小e機器人不僅采用了人臉及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她還能與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直聯,可以直接為客戶辦理包括業務咨詢、理財產品查詢、優惠活動查詢、余額查詢在內的各種銀行業務。
再如一臺“一對多”的智能自動柜臺服務系統,可支持自助辦理類、預處理類和審核授權類三大類業務,覆蓋了柜面交易量較大的低風險高頻業務交易。它輔以人臉、指紋等生物識別手段,銀行工作人員手持PAD授權審核,客戶就可以自助辦理電子渠道簽約、轉賬匯款等業務。“很智能、很便捷,雖然我是第一次使用,但操作很方便,可以給辦理業務節省不少時間。”一位正在嘗試該設備的參觀者由衷贊嘆道。
除了上述智能機具,交通銀行在業內首創一站式個性化即時發卡服務,也吸引了不少客戶。“以前辦理銀行卡,卡面都是千篇一律的圖案,沒有什么選擇。現在有了自助發卡機,自己可以設計卡面,感覺很棒。”當被問及對自助發卡機的使用感受時,“90”后王小姐這樣告訴記者。客戶可以通過現場拍照或手機上傳圖片等方式,對選定的圖片進行美化編輯、涂鴉等操作。上傳服務器后,系統會閱讀掃描身份證,并由客戶輸入基礎信息、進行電子銀行簽約、電子簽名確認、指紋錄入等步驟,由審核人員在PAD上進行審核確認后,即可到制卡機上根據個人信息領取定制化銀行卡。
而在工商銀行展區,記者看到自助終端機,工作人員介紹,客戶只需攜帶身份證,就可以在這臺終端上進行預填單,辦理借記卡、網銀等幾乎所有的非現金業務。
在建設銀行的金融超市展區,除了自助辦卡機外,還有更多人機互動智能終端,通過終端,銀行客戶可以連通建行的聯盟商戶,通過網上支付的方式直接進行交易。也可以輸入基金號碼,查看持有基金情況,在所查詢基金之后,有一排易懂的表情符號,告訴客戶這只基金的運營情況如何,幫助投資者判斷是否繼續持有,而不用排隊到理財柜臺辦理業務。
建行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終端系統已經在建行的智慧銀行中有了實際應用,大大減少了企業、個人客戶辦理業務排隊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創新傳統信貸
雖然上述高科技可以提高客戶的效率,但信貸業務依然是銀行業務的核心,融資也是小企業的切身需求。
今年以來,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大,實體產業低迷,小微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較為突出。
上海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朱會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信貸壓力確實比較大,但在此背景下,小微企業更需要銀行、政府的共同扶持。”
當然,外部經濟低迷使得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正在加大,但是這可以通過金融創新來降低,讓銀行在最大限度內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朱會沖指出:“上海銀行今年推出了三項工作。”
一是做好基礎金融,將小微企業管護關系從傳統客戶經理轉到網點負責人這里,小微企業面大面廣,客戶經理管幾百個小微企業管不過來,上海銀行將日均存款在50萬以下企業的管護關系落在臨近網點內,提供六大標準化產品,包括公司網銀、個人網銀、貸發服務等,小企業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客戶體驗反饋良好。而等小企業長大一點以后,再引入融資經理,提供一對一服務。
二是做好科技金融,上海正在建設科創中心,很多科技型小企業輕資產,無抵押物,對此上海銀行開發了股權質押貸等產品。今年上海銀行全國首創推出小企業遠期利息業務,傳統銀行人民幣貸款一個合同一個價格,是定死的,而遠期利息產品則分階段對貸款定價。科創企業剛產生融資需求的時候風險相對較大,財務成本承受能力相對薄弱,因此給予企業基礎利率左右的貸款利率,而在貸款發放扶持期內,小企業發展了,觸發了貸款條件,銀行再來收取遠期利息。觸發條件有四類:首先是財務類指標,如銷售、利潤上升20%,其次是債權類指標,如上海銀行放貸后企業獲得其他銀行的放款,另外還有股權類指標,如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股權轉讓、登錄新三板、引入PE(私募股權投資)、VC(風險投資)等,最后還有業務類指標,如員工增長20%,新產品投放市場,中標大合同,申請獲得專利成功等,在這些時候銀行開始收取遠期利息,來彌補初期放貸后企業發展不確定性引起的信貸風控成本。
三是平臺金融,通過平臺大數據,選擇平臺內小企業,進行批量融資服務。如上海銀行與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諾普信占全國農藥市場份額的70%,旗下深圳農金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平臺上有三千多家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十萬多家家庭農場,傳統體制下,家庭農場很少有機會在銀行獲得貸款,只能通過農村合作社融資,但這類貸款成本較高,在20%左右,通過農金圈,上海銀行為這十萬家庭農場提供融資授信支持,成本控制在10%以內,風險與農金圈共同分擔。此外,農民的金融需求具有季節性,半年有融資需求,半年有理財需求,通過上海銀行,農民可以買到大城市的理財產品。
除上海銀行外,不少銀行也對自己的傳統信貸產品進行了升級。
浦發銀行就推出了純線上貸款產品——浦銀快貸。這款產品可以全程通過手機APP申請放貸,最快三分鐘內貸款資金就可到賬,貸款額度高至100萬元,有POS機的商戶就能申請,支持全部主流POS品牌。而傳統POS貸業務,需要線上結合線下提供材料,申請到放款需要1至5天,貸款額度封頂30萬至50萬元。
泰隆銀行的網鏈貸產品,為有融資需求的客戶進行授信,授信通過后,銀行發放資金到客戶的賬戶上,客戶在網絡上自主選擇貸款利率、金額和期限,授信期限可長達兩年、三年。
互聯網金融加速
從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從信貸產品升級,不難看出傳統金融機構正借力互聯網工具、互聯網思維創新升級。
而以互聯網優勢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更在金恰會上大放異彩。
在快錢的展臺上,記者發現,依托于萬達,快錢在信貸業務上已在發力。快錢的快易融產品針對旗下POS商戶,融資額度可以達到流水的三倍,融資成本也較一般P2P網站低廉,日均貸款成本在萬三左右。
快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被萬達收購之后,快錢正從互聯網支付企業轉為綜合性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集團,已衍生出理財、信貸等一系列新產品。
與快錢類似,以支付為基礎的拉卡拉平臺也在理財、信貸等多項金融服務上進行業務創新,在信貸領域,拉卡拉多項個人與商戶的信貸產品均可在移動端直接申請,無需抵押和擔保,而壞賬率也長期保持在2%以內,甚至低于不少銀行。在“大數據+征信”的全面支撐之下,拉卡拉目前信貸單月信貸交易量已突破120億元。
創新促金融中心建設
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不僅僅體現在微觀層面,更推動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近日表示:“一批新型互聯網機構紛紛涌現,當然我們還看到更強大的一個趨勢,就是我們已有的金融機構,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也紛紛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他們的業務,發展促進他們的金融模式轉換,更多提供金融服務。應該說我們抓住這樣一個機遇,初步實現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相互的促進,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屠光紹還強調,上海金融中心是一個新型的金融中心。這個新型就是指要有現代的科技,用現代的技術,當然主要是經互聯網網絡的技術來進一步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這會使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趕超方面提供更多的動力和更多的機遇,同時也會提供更多的手段。
屠光紹表示,上海將進一步聚焦加快互聯網金融業態發展。8月初,上海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宣布成立。未來上海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環境,為金融中心建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包括鼓勵互聯網領域的業務和模式創新。就是抓住互聯網大趨勢,在金融服務的領域、金融服務的方式和金融創新的一些模式方面,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目標,鼓勵支持各類企業進行互聯網金融新型業態的創新,既支持傳統的已有的這些機構通過互聯網加快實現機構業務轉型和服務的拓展,同時更多也要鼓勵和支持我們的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和新的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在上海加快發展。此外,還包括營造持續規范的行業發展環境和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模式。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