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金行業受困“刷單”和“薅羊毛”
央視315晚會曝光了網絡刷單這一灰色產業鏈。而依附在這一灰色產業上的還有一群“羊毛黨”。所謂“羊毛黨”是指一批專門搜集各家金融機構及商家的優惠信息,并通過偽造IP地址、控制多臺終端的行為獲取現金或代金券的人群。
“羊毛黨”們主要活躍在電商平臺,后逐漸滲透到消費領域,大量搶奪互聯網公司給新老用戶的補貼。如今,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理財產品都遭遇過“薅羊毛”。“羊毛黨”通過刷單形成虛擬的成交量,不僅誤導投資者,還會危害到互聯網金融等機構。目前,多家互聯網金融機構發表聲明聯合抵制“羊毛黨”。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曝光了互聯網刷單這一灰色產業鏈。
對此,工信部網站3月16日消息稱,據央視“315”晚會報道,個別互聯網廣告營銷公司、惡意程序開發者和增值電信企業(具有基礎企業代收費通道)三者合作,通過在手機軟件中植入插件推廣惡意程序,誘導用戶點擊安裝并扣費。
工信部表示,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并將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繼續對央視后續相關報道進行跟蹤核查;集中整治增值業務不明扣費;加強代收費行為管理;加強對移動應用軟件監管;建立管理長效機制。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互聯網刷單如此盛行的情況下,一批專門搜集各個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在網絡和朋友圈子中廣為傳播的人群出現在大家身邊,這種行為被稱作“薅羊毛”,這一行業的人員被稱為“羊毛黨”。被央視曝光后,融金所、借貸寶、網信理財、唐小僧等互聯網金融企業均公開表示是“薅羊毛”的受害者。
“羊毛黨”侵入互金領域
今年的315晚會讓“羊毛黨”、“薅羊毛”成了熱搜詞。據媒體報道,“羊毛黨”,通常是伴隨企業做網絡營銷推廣而誕生的一個特殊隱形群體,他們以多種形式存在于網絡里。有的是偽造IP地址虛擬多臺電腦設備方式,有的用軟件同時控制多臺智能終端做為肉機,有的干脆在社區軟件里組成關聯群。他們專門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出的各種市場優惠,以獲取代金券或現金為目的,從而進行注冊和使用平臺產品。此外,據披露,有專業“羊毛黨”網站每天時時更新最新信息,通知“羊毛黨”可以去哪里“薅羊毛”。
據媒體報道,俗稱“羊毛黨”的P2P刷單客已形成了完整產業鏈,部分刷單組織團伙出戰,日入數萬元,對互金行業的正常運營造成了嚴重影響。
起初,“羊毛黨”們主要活躍在電商平臺,后逐漸滲透到消費領域,大量搶奪互聯網公司給新老用戶的補貼,美團等網站都是“羊毛黨”經常光顧的地方。打車軟件推出之后,“羊毛黨”們又轉戰到打車領域,幫助司機瘋狂刷單,獲取返利。現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火熱,“羊毛黨”們大規模遷徙到這個領域。
根據披露,在一些“羊毛黨”的專業網站上,主要的手法是,掛出提示某某理財產品下載客戶端注冊就可送錢,或是投資100元30天可領取10元現金等信息。據知情人士透露,專業“羊毛黨”更多的是通過QQ群來組織指揮“薅羊毛”,有的群人數高達一兩千人,每隔幾分鐘就會出來一個推廣廣告,然后“羊毛黨”就按圖索驥去刷單賺錢。“有的理財產品投入幾十上百萬元資金進行促銷,但遭遇‘羊毛黨’基本上半數要‘打水漂’。有一家企業搞拉好友注冊送返利活動,一個月被‘羊毛黨’薅走300多萬元。”上述人士說。
業內人士認為,“薅羊毛”的危害遠大于曾經出現的“淘寶刷單”,“羊毛黨”通過刷單形成虛擬的成交量,不僅誤導投資者,還會危害到互聯網金融等機構。
當前缺乏制約機制
從媒體的報道來看,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理財產品都遭遇過“薅羊毛”。大至陸金所、宜人貸、網信理財、積木盒子等大平臺,小至剛成立的小平臺,都飽受其擾。
為此,為了打擊刷單“羊毛黨”,維護行業秩序,互金平臺各出奇招,紛紛開展了反擊“羊毛黨”的行動,如采取大數據技術識別、身份驗證、提高投資獲獎門檻、增加首投用券條件、加強安全管控等。
某網貸平臺相關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盡管包括自家平臺和其他同行伙伴都在嚴厲打擊和防范,但由于相關法律監管尚不健全,刷單“羊毛黨”依然猖狂,有的甚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變換招式,以各種形式隱蔽存在,難以做到根絕。“有關部門應該積極采取行動,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
相關法律界人士稱,“羊毛黨”最早賺錢的方式是刷銀行卡消費返現,還有各種手機話費積分、信用卡積分、電子商城積分,現在更是五花八門,無所不入。他們都是利用商家促銷活動來賺取積分或現金,本身并沒有違法。“羊毛黨”確實給商家帶來了流量和“虛假的繁榮”,貌似有很多人參與活動,但有效用戶并不多。有的商家故意用這種方法進行促銷,來吸引人氣,這就是被媒體一直批評的“刷單”行為。“薅羊毛”與“刷單”兩種行為的實施者分別是“羊毛黨”和商家,應區別對待。
據悉,融金所、借貸寶、網信理財、唐小僧等金融平臺近日紛紛發表聲明呼吁健全法律法規,聯合抵制“羊毛黨”。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