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Web病毒愈演愈烈殺毒軟件如何見招拆招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5-25

從去年的“熊貓燒香”到上周諾頓“誤殺門”,Web病毒無疑已成為當前IT業界最熱門的話題,而不論是個人的生活還是企業的安全都因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究竟如何能在一波又一波的Web病毒浪潮中練成“百毒不侵”的護體神功?我們不妨來聽聽業內資深專家的見解――

    Web病毒的“前世今生” 

    提起病毒,大家的意識往往還只停留在單機時代――裝個殺毒軟件就可一勞永逸。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電腦系統早已進入到Web時代。且不論企業中成百上千臺單機的內網互聯,就個人用戶也因互聯網的影響而主動地加入到全球數以億計的巨大網絡中。雖然互聯網將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可以無限溝通的大平臺,但也由此給別有用心者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空間,曾一度稱霸單機時代的病毒也搖身一變,在網絡上大行其道。 

    談到Web病毒,資深IT專家、全球著名殺毒軟件商趨勢科技副總裁劉家雍見證了它的誕生和發展。據劉總介紹,早在上個世紀末,一些黑客就制造出了早期的Web病毒――蠕蟲,以炫耀自己的技術實力;如今,Web病毒已走過了尼姆達、沖擊波、震蕩波等幾個階段性的發展,成為包括蠕蟲、僵尸、間諜軟件、網絡釣魚、Rootkits等具有多重、復雜的攻擊形式以及變種手段的混合體。而Web病毒的實質也從當初通過漏洞破壞系統的黑客演習,演變成目前通過盜取信息獲利的、帶有犯罪性質的行為。它已不僅僅是威脅個人用戶的生活隱私,更通過網絡商業和交易模式的拓展,對個人和企業造成金錢和利益的巨大損失,而去年橫掃互聯網的“熊貓燒香”正是Web病毒的典型代表。 

    “誤殺門”揭示的“軟肋” 

    有需求就有市場,Web病毒的肆虐也為殺毒軟件廠商帶來了全新的商機。而隨著網絡安全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查殺病毒能力的強弱已成為消費者選擇網絡安全產品的重要依據之一,病毒庫的安全性、涵蓋量及準確性直接影響網絡安全產品的查殺能力。 

    一直以來,許多殺毒軟件廠商都把查殺病毒的能力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甚至抱著“寧可錯殺N個,不能放過一個”的極端思維,忽略了病毒軟件與普通軟件之間的微妙平衡。據劉總介紹,一般殺毒廠商都應該同時掌握“黑、白”兩張名單。“黑名單”自然是涵蓋各種典型病毒特征的軟件資料庫,而“白名單”則是絕對不可被“誤殺”的重要系統文件。一味擴展“黑名單”的外延而忽視了“白名單”,便會造成殺毒軟件的“神經過敏”,從而造成“誤殺”事件的頻發,其后果與機器染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拿上周發生的諾頓“誤殺門”事件來說,竟然將Windows XP的兩個系統文件當作病毒“殺掉”,“實在是不該發生的錯誤”。 

    劉總也表示,“誤殺門”也揭示了當前許多海外殺毒軟件商的另一大“軟肋”,那就是忽視中國地區(特別是簡體中文使用區)Web病毒的獨特性和針對性,“誤殺門”的受害者便全是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XP,海外用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對此,作為國際領先網絡安全企業商,趨勢科技在今年伊始便推出針對中國地區的病毒代碼庫,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病毒的區域性發展趨勢推出特殊病毒庫。通過“主動”收集中國地區大量病毒樣本,趨勢科技快速分析病毒樣本,發布針對中國地區的特殊解決方案。 

    Web 2.0時代的殺毒理念 

    與傳播途徑和形式都很單一的蠕蟲前輩相比,如今的Web病毒不僅傳播途徑橫跨所有平臺,而且還能產生數量繁多的變種,甚至還能在線升級。具備了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個人和企業究竟如何才能及時地規避這些惡意陷阱? 

    “一套良好的殺毒軟件自然是遠遠不夠的。”劉總提醒說,“殺毒軟件應該是最后一道防線。”對此,他解釋說,使用者必須改變過去被動的接受形式而將殺毒的需求和廠商的新技術嚴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面向Web病毒的主動防御系統。“我們提出的這個架構與流行的Web 2.0理念是相同的。”具體到使用中,趨勢科技已經把這種前沿的思維變成了一個切實可用的獨特服務體系――TMES,憑借自身的良好技術基礎,加上長期積累的經驗,再融入對以往記錄的判斷,該體系直接將反病毒的幕后技術專家推到前臺,為用戶提供反病毒各項環節的咨詢、架構、調整、優化以及7×24小時不間斷監測和響應等整體化服務,開創了殺毒領域的又一先河。目前,該系統在國內已經被百余家大中型企業采用,其中不乏像金融、電信、石油、航空等這樣的支柱型敏感企業。 

    至于個人用戶,除了使用的殺毒軟件繼續擴大病毒庫、更加精準地判別目標,目前還沒有更加完善的Web病毒防御系統,但并不說明殺毒軟件廠商放棄了這塊很有潛力的市場。其實,包括瑞星、金山、江民科技等在內的幾大國內殺毒廠商也早已在Web病毒的查殺方面頻頻“試水”,在自己的產品中加入了相應的功能或提供工具軟件的下載。而在這方面,趨勢科技的步子可能是最大的,劉總表示,“我們已經改變了殺毒軟件領域的游戲規則,實現了從簡單的產品銷售到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務,這也應該是業界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