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互聯網+背后的網絡金融安全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5-07-07

近日,互聯網安全事故頻出,支付寶崩潰的消息還沒在網絡上徹底消停,國內在線旅游業攜程旅行網和藝龍網突然也“跟風”陷入癱瘓。其后專車平臺優步(Uber)以及若干券商,也都先后出現網絡故障。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深入人心,消費者越來越習慣在網上進行交易,那么互聯網金融系統的安全性成為了當下熱議的話題。

互聯網安全事故頻發,消費者擔憂

今年5月27日,支付寶出現使用故障,部分用戶無法使用。5月28日中午,攜程網頁面和APP全面癱瘓,持續時間長達8小時以上;5月28日下午,藝龍網部分用戶無法訪問。5月28日夜間,用車平臺Uber出現系統故障,用戶無法正常使用。5月29日上午,招商證券、齊魯證券等券商交易系統出現異常……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互聯網應用,在三天之內接連出現“故障”。尤其是其中涉及的資金令人們對其很是“后怕”。

省會的王女士5月27日準備用支付寶給兒子轉賬學費和生活費,提交轉賬支付密碼之后,余額寶里的款項已扣除,但支付寶錢包界面上并未顯示相應的轉賬記錄。再刷新一遍,余額寶里的數字已經無法顯示。“當時我一下子就慌了,如果數字不顯示,該怎么證明我有一筆資金是放在余額寶里,那我那一萬多元錢去哪了?”王女士對筆者說道。隨后,支付寶回應稱是由于杭州市蕭山區某地光纖被挖斷所致。直至27日19:30,支付寶才恢復正常使用。據了解,早在2009年10月,支付寶就曾出現突然崩潰無法交易的情況。幾年后,支付寶網絡故障再次爆發,互聯網+金融脆弱的一面再次暴露在人們的面前。業內人士表示,服務中斷通常會導致交易失敗,資金并不會憑空消失。不過這種少見的大范圍服務癱瘓讓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的可靠性產生了疑問。

要說時下最為熱門的當屬股市、P2P和眾籌了,隨著支付寶、攜程以及若干券商安全事故的發生,許多股票、P2P和眾籌平臺的投資人產生了擔憂,尤其是P2P平臺的投資者。“同樣的問題若出現在P2P平臺上,恐怕就沒有那么幸運了,畢竟那些數據都是實實在在的資金啊!”一位P2P投資者對筆者說道。盡管各平臺面對質疑都承諾會加強安全防范,保護投資人資金安全,但他們也承認,因系統物理性失誤帶來的風險可能無法避免。

“此次攜程數據庫,記錄了大量的客戶信息,而支付寶更為嚴重,直接涉及貨幣金融,用戶信息、用戶資金安全是否受到損失,我們不得而知。”百度云安全總監馬杰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迅猛,但很多公司實際上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即便是支付寶、攜程這樣十分重視安全問題的公司都會出現這種防不勝防的情況,那些處于“裸奔”狀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又如何能保證用戶的資金安全?同時,一位P2P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99%的P2P平臺都存在技術漏洞,安全性能極為脆弱。據統計,2014年,約有278家P2P平臺出現問題,其中有近231家由于黑客攻擊造成P2P平臺系統癱瘓、數據被惡意篡改、資金被洗劫一空等。此外,世界反黑客組織也發出通報: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P2P網貸平臺仍將是全球黑客攻擊的首要目標。

企業免責,損失誰管?

據了解,事后支付寶、攜程均表示,用戶并未受到影響。但是如果事故令消費者產生了損失,這個責任又應誰來承擔呢?據筆者的調查,按照目前互聯網企業的服務協議,企業基本是免責的。

筆者在支付寶官網的《支付寶服務協議》中看到,支付寶明確表示,“由于黑客攻擊、電信部門技術調整或故障、網站升級、銀行方面的問題等原因而造成的服務中斷或者延遲”時,“本公司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按此協議,本次支付寶故障是由挖斷光纜所致,自然屬于電信部門的故障。因此,即使用戶有損失,支付寶也是免責的。無獨有偶,攜程的《隱私條款及服務說明》在“信息安全”一欄也顯示,“用戶明確同意其使用攜程會員服務所存在的風險將完全由其自己承擔。”這也表明,即使用戶在攜程的數據丟失,攜程仍是免責。互聯網企業免責了,用戶有損失了該找誰?對此,專家表示,對于數據遺失或者由此造成的損失,法律上只是規定賠償損失,但是卻沒有量化標準;而且不少互聯網企業的服務條款存在法律問題,但由于集體訴訟難以實現,也少有人去實施。

完善法律法規迫在眉睫

專家表示,相比互聯網金融企業,我國傳統金融機構在涉及客戶資金的重要系統都有災備系統,這一點值得互聯網企業借鑒。在“互聯網+”時代,企業面臨的安全挑戰會越來越嚴峻,企業應重視漏洞響應,及時進行修復。同時,作為普通用戶,遇到此事不要過于恐慌,可緊密關注官方回應,如遇信息泄露,必要時可修改銀行支付密碼,以免造成經濟損失。當然,隨著互聯網與人們越來越緊密,人們已經習慣在網上進行交易,那么政府應該在提倡“互聯網+”的同時,及時出臺與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