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17(第三屆)互聯網+物流格局論壇在北京舉辦。圖為蘇寧物流副總裁張海峰在論壇上結合當前物流行業熱門技術表達自己的看法。尹力攝
2017(第三屆)互聯網+物流格局論壇于28日在北京舉辦,會上多位專業人士、物流企業精英以及專家學者展開對話,共同探索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機遇。當日論壇上還啟動了首屆中國快遞員節,呼吁各大快遞企業規范快遞員行為,并加強對快遞員的人文關懷。
本屆大會以“人與無人”為主題,圍繞科技與人之間的競爭與融合,結合當前物流行業熱門技術無人機/無人倉,探討這是否會成為物流業新格局的支點,并從產業環節探討了物流大數據的未來走向。
據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方璽在論壇上發布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中國快遞企業量累計完成173.2億件,同比增長30.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81.2億元,同比增長27.2%;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進一步提高,8家企業的產品集中度達到77.8%。
物流企業在經歷新一輪的變革之前,一直被視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運營中需要大批勞務人員從事分揀、配送等工作。如今,隨著“三無”智能裝備(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的發展,改變著物流企業在末端配送服務的質量與效率,讓整個行業充滿“智慧轉型”的期待。一場關于無人科技的技術競賽,正在打破人們對傳統物流業的粗放式發展。
蘇寧物流副總裁張海峰表示,科技是物流企業“精兵簡政”的新方式,大大降低了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迎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又是智慧物流概念落地的第一步,將終端與末端緊密相連,云倉、無人機、機器人等科技大大提升物流的服務體驗,并且不斷減低成本提升效率,“科技滿足了物流企業對無人的一切想象”。
據統計,無人分揀技術可將人工效率提高近7倍,節省七成人力,避免無效運輸;無人機技術可在偏遠地區搭建低空飛行網絡實現物流服務觸達,發掘農村電商潛力。
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從事社會化電商物流行業的有203.3萬人。在無人機送貨大范圍實現之前,這200多萬名快遞員往返折回在各個城市樓宇之間,九成以上的快遞員每天要工作8小時以上,三成男性快遞員日均工作12小時以上,七成以上的快遞員表示壓力很大。
當日,北京商報社聯合中國經濟報刊協會、北京市商聯會、北京電子商務協會等相關協會,會同蘇寧、菜鳥、百世等物流企業共同啟動首屆中國快遞員節。主辦方呼吁相關協會和物流企業共同發出倡議,中國快遞員要實行“四不”準則,即不違背職業操守、不泄露客戶隱私、不違反交通規則、不冷臉面對客戶,同時希望全社會也對快遞員給予充分尊重和理解。(記者 尹力)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