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主題為“萬物皆變,人是安全的尺度”的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ISC2017)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自2013年起,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已連續成功舉辦5屆,被譽為業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安全盛會之一。
專注打造安全領域的世界級對話平臺
歷屆會議上,美國首任國土安全部部長Tom Ridge、計算機病毒之父Fred Cohen、邁克菲殺毒軟件創始人John McAfee等全球知名安全人士,都曾在ISC的演講舞臺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這份豪華的名單中能夠看出,ISC從來都不只是國內安全人士的閉門會議,而是一個讓中國安全工作者能夠和全球最頂尖黑客、技術工程師、安全機構平等交流、學習、探討的平臺。
本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依然延續了往屆的全球頂尖陣容: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聯合主席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前美國四星級海軍上將、現美國AEA基金亞洲區主席William A. Owens、世界傳奇黑客Benjamin Mejri(單槍匹馬攻入五角大樓網絡的就是他);聯合國全球網絡犯罪主管Neil Walsh;全球頂級生物黑客Patrick Paumen;Pwn2Own黑客競賽負責人Brian Gorenc……囊括政界、商界、黑客圈、頂級安全大賽主辦方,而這些,還只是名單上很少的一部分。
其議題也是從網絡戰(前美國四星級海軍上將主講)、網絡犯罪治理(聯合國全球網絡犯罪主管主講)、最難系統攻破(黑掉五角大樓的傳奇黑客主講)、人肉(皮下芯片)解鎖汽車手機的生物黑客技術等前沿科技的介紹,到對網絡空間國際規劃規則、全球性安全威脅與國際合作機制、安全可控與發展合作共享的探討。
如果說前者是頂尖技術介紹,那后者則是對規則制定模式的深度探討,帶來世界領先的安全規則之余,也為國內安全人士相對傳統的安全理念,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分論壇力求普及垂直領域尖端安全技術
名震安全行業的大神以外,在ISC的每一處分論壇上,還有著該領域內的專業人士做出針對指導、講解。這樣的分論壇,在本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上共有19個。
云計算、工業互聯網安全、密碼技術、移動終端安全、漏洞挖掘與源代碼安全、電子取證技術、大數據與威脅分析等細分領域悉數出現。近年概念大熱、核心技術略顯不足的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安全等領域,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也都設有單獨的分論壇。
國內的網絡安全大環境日新月異,但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中國前沿安全技術仍有所不及;甚至僅中國范圍內,先進企業與守舊企業間的安全能力也相去甚遠。
ISC提供的諸多垂直領域的分論壇,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縮短安全技術差距提供了捷徑。通過19個大大小小的分論壇,各企業以及安全人士,得以與前沿安全技術接軌、感受到國際尖端的安全思想。
建立產業生態為安全行業持續輸血
《魏書》說,“韓白之勇,非糧不戰”。即便再領先的安全技術,若無持續的新鮮血液注入,也終將無以為繼。ISC在為安全從業者提供幫助的同時,也在扮演著輸血人的角色。
在9月11日,即第5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開幕前一天,ISC安全訓練營便已對外開課。講師均是360vulcan團隊、追日團隊、Patrick Paumen等國內或國外頂尖的安全工程師或黑客,且傳授內容十分詳實。設立ISC安全訓練營的初衷,是通過實戰加培訓模式,快速提升企業或個人安全技術,不斷為國內安全領域培養高素質人才。
9月12日舉辦的安全創客匯,則是通過競賽的方式,激勵國內企業增強安全意識。9月13日開展的HACK PWN破解秀與安全創客匯異曲同工,但將面向人群擴展至整個社會,頗多高校學生、講師也會攜帶自己的技術成果赴會前來展示。
不論是ISC安全訓練營的專業輔導,亦或對企業和大眾的激勵,本質意義都是為了培養、挖掘更多的安全從業者。據悉,ISC將持續不斷地舉辦類似安全比賽,促進安全行業發展;并與諸多企業結成安全聯盟,在單獨企業無法獨善其身的“大安全”時代協同作戰,抵御千變萬化的網絡攻擊。
從保護個人、政企到保衛國家,ISC從0到1的蛻變
早在2013首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時,大會僅是以安全為核心議題;而之后的會議中,ISC逐漸有了更加清晰的主題:2014年的“互聯世界,安全第一”、2015年的“數據驅動安全”、2016年的“協同聯動,共建安全+命運共同體”、今年的“萬物皆變,人是安全的尺度”。
能夠明顯看出,2013、2014年,ISC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安全技術上;2015年時,愈演愈烈的DDOS攻擊,使ISC2015將目光集中在“數據與安全”上,并推出了依托大數據技術的威脅可視化產品;到了2016年,ISC2016已不再拘泥于技術,而是站在協同的角度、以共享的姿態,將企業聚合在一起,令安全不再有旁觀者。
今年“萬物皆變,人是安全的尺度”的主題,再次將議會上升了一個高度:網絡安全不止要提升設備、運行、數據、內容的安全,還要提升人及操作過程中的安全。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在大會的演講中就表示:網絡“安全防線的的最后一道防線是人,是安全專家。”以目前的網絡局勢看來,國內的安全專家數量還遠遠不夠。因此,中國互聯網需要的不只是越來越尖端的科技,造價越來越昂貴的設備,還有一群擁有高超技術的安全專家。
這其實也是主辦方360每年舉辦ISC的初衷:持續發掘有潛質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下一代的安全從業者;為安全從業者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成為更強大的安全專家。有了大量的安全專家,中國才能不斷提升安全國力,最終成為網絡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