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和江蘇省政府共同主辦,以“聚·融·創·變”為主題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利華,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分別致辭。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作主題報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副省長馬秋林,南京市市長繆瑞林等省、市領導出席大會。
劉利華在致辭中指出,當前,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重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蓬勃興起,多領域技術群體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深刻變革。為順應制造業發展趨勢,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都希望依靠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制造革命,夯實制造業創新發展基礎,構建新動能新優勢。
劉利華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主攻方向,也是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自《中國制造2025》發布實施以來,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聯動,積極發揮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各方面的作用,在全社會全行業形成了協同推進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圍。一是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更加完善。自2015年《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以來,支持了188項產業急需的基礎標準和行業標準研制,目前已有41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完成立項。二是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廣應用成效顯著。三年共遴選確定了20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形成了一批較成熟、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其中有近20家企業基于自身經驗實現了對100多家企業的復制推廣。三是智能制造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成功突破和應用300多臺智能制造關鍵裝備和200多套行業急需的智能制造成套裝備,培育出10余家主營收入超過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四是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深化。建立中德、中法、中俄、中美等雙邊多邊對話機制,共同開展技術創新、工業政策和工業項目等方面的合作研究,積極推進標準體系架構、標準路線圖制定和標準互認,合作開展多項試點示范項目。
劉利華強調,相對于世界工業發達國家,我國推動制造業智能轉型,環境更為復雜,形勢更為嚴峻,任務更加艱巨。下一步,工信部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國制造2025》總體部署,繼續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工程實施,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裝備,夯實發展基礎,完善生態體系,推動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模式升級,提升制造業質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中國制造競爭新優勢。
吳政隆在致辭中強調,實現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智能制造是關鍵所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動力變革,智能制造是重點所在。智能制造是江蘇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我們將充分發揮優勢,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實施“互聯網 制造業”專項行動,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能制造發展,努力打造“智造江蘇”品牌。
周濟在《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主題報告中,基于制造系統從傳統的“人-物理”二元系統向新一代“人-信息-物理”三元系統不斷演化的智能制造基本原理,闡釋了智能制造的最新趨勢、發展范式、戰略路徑和主要目標。懷進鵬在致辭時表示,要推動智能制造跨界跨學科跨領域融合,打造世界智能制造創新思想策源地、前沿技術匯聚地、高端產業孕育地。
瑞典皇家工程院副院長白瑞楠、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理事長薩德·賈哈米爾、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麻省理工學院自動識別中心創始人凱文·艾什頓、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數字經濟首席科學家喬治·韋斯特曼在主論壇上分別進行了專題演講。
本次大會包括1個主論壇、1個高峰論壇、1個閉幕式,14個專題論壇、1個展覽會和9個專項活動。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地區的300多家智能制造領軍企業參展。
會議期間,劉利華參觀考察了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中心、繼電保護設備數字化裝配車間、智能檢測車間。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裝備工業司、電子信息司等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