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在深圳成功召開,大會以“動態人臉與車輛識別”為主要議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人工智能+視頻監控”的實戰技術落地與產學研發展方向。
大華股份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殷俊表示,安防經歷了從高清化變革解決“看得見”到“看得清”的問題,到網絡化變革解決視頻大數據與數據互聯互通的問題,隨著技術推陳出新,行業又提出了從“看視頻”到“用視頻”的更高要求。大華股份基于“云生態·智未來”戰略,發布“全智能、全計算、全感知、全生態”的人工智能戰略,推動行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全智能層面,殷俊認為企業需要關注的不僅是人工智能技術,更是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幫助用戶解決痛點問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加載,解決了認知的問題,并且通過持續學習可以不斷提升智能的水平,同時數據的時空碰撞引發對未來的預測和思考,這將推動行業應用的升級,實現從過往追溯到未來研判的飛躍。
殷俊談到,未來計算不是單一的邊緣計算或者中心計算。如果把所有數據匯聚到中心計算,會造成系統網絡負荷和中心計算負荷過重,因此只有把邊緣計算、節點計算與中心計算三者相融合,基于場景的應用和解決方案的系統部署,彈性調配計算資源,從而實現全網計算的最優配置。以樓宇為例,在門禁與通道管理上,邊緣計算快速敏捷,能夠實現快速通行,大大提升用戶體驗。但面對城市流動人員管理,就不能依賴前端完成識別,需要部署基于云化、中心計算的業務實戰系統,在前端完成圖像抓拍,在中心側完成比對識別和人員管理。大華根據解決方案特點,抓住邊緣計算和云計算兩大核心技術,實現計算能力的分層架構,從而可以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進行計算能力最優配置。
在感知方面,以往感知僅僅是采集到了視頻數據,而現在感知內容不斷豐富,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是從局部到全局的變化,通過更大分辨率去采集全景視頻,不放過任何細節;第二是多傳感融合感知,包括了RFID、MAC、音頻等視頻以外的數據采集,甚至還可以是溫濕度等環境變量,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提供海量數據資源;第三是內容理解的感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不僅看到視頻,進一步識別出視頻中的內容,為大數據應用提供結構化與半結構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