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連鎖量販式KTV品牌大歌星7月下旬全面退出KTV領域,KTV行業領軍企業錢柜在短短7年間陸續關閉了13家門店,從鼎盛時期的19家門店縮減至6家。傳統KTV哀鴻遍野的同時,音樂類APP企業卻在積極布局線下KTV,在線K歌APP市場份額最高的唱吧打造唱吧麥頌KTV,一起唱則力推自主研發的點歌系統。
作為大眾休閑娛樂活動重要場所之一的KTV如今為何屢現頹勢?互聯網企業的紛紛進入,將為傳統KTV帶來哪些新玩法?“互聯網+”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用戶消費習慣,KTV等大眾休閑娛樂行業如何轉型升級?
A.危機:低潮期的轉型陣痛
【案例】 今年2月,錢柜朝外店停止營業,至此錢柜在北京只剩一家門店,引發人們對于傳統休閑娛樂場所KTV是否衰落的討論。一方面是傳統KTV頻現關閉潮,另一方面線上KTV企業卻在線下跑馬圈地。唱吧自從去年12月開始布局線下KTV以來,半年多時間內已在北京開了13家分店。
從錢柜的大規模關店到大歌星的全面退出,有人認為,KTV已經成了夕陽產業。但在線KTV企業頻繁發力線下KTV,似乎又在某種程度上彰顯著這個行業的勃勃生機。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文化休閑娛樂產業正在經歷階段性變化,用戶社交形式已發生變化,傳統KTV難以滿足新需求,進而導致市場逐漸萎縮。KTV會長期存在,現在只是進入了行業的整合調整期,市場環境的變化將促使KTV更新升級。
這種觀點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支持。對于大歌星退出KTV領域,萬達商管公司總裁曲德君的解釋是,連鎖KTV的利潤十分微薄,已不太適合萬達這樣規模的企業經營,萬達退出KTV經營,并不代表萬達廣場將取消KTV業態,萬達將各地大歌星KTV門店轉讓給當地有實力的經營者,讓萬達廣場內的KTV更接地氣。
實際上,接手大歌星的依然不少是KTV業內企業。目前北京糖潮KTV已經收購了10家大歌星。北京糖潮KTV創始人楊虎表示,不能把KTV當作暴利行業,也不能說它是夕陽產業,它的盈利是正常回報,和餐飲等服務業一樣,要以實體產業的心態來看待。從數據來看,全國量販式KTV數量在一萬家左右,帶動的酒水、小吃、消耗品等相關市場規模達4000億元,其商業價值依然顯而易見。
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傳統KTV面臨的不少問題,是唱吧等在線KTV企業涉足線下KTV的重要原因。唱吧創始人兼CEO陳華認為,盡管國內有許多大型連鎖KTV,但從總體數量上看規模都比較小,規模小就意味著在市場中沒有太大競爭力。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錢柜的大規模關店,代表著傳統KTV的經營模式和理念已難以滿足用戶需求。互聯網分析師江小蒙說,現在的年輕人將KTV當作綜合娛樂場所,而非簡單去唱歌,能否向多維度的娛樂模式轉型是擺在傳統KTV面前的一個難題。
而在一起唱創始人尹桑看來,“互聯網+”時代,傳統KTV沒有互聯網化,難以滿足新一代年輕人需求是傳統KTV式微的重要原因。他說,傳統KTV用戶的數據是不聯網的,唱完歌回到家后感覺什么都沒發生過,體驗感落后。隨著互聯網發展,很多傳統行業都借助互聯網實現轉型,而KTV在近十多年來,經營模式依然沒有太大變化,主要依賴包廂費和酒水消費,與互聯網的結合也僅限于團購促銷。無法提供創新的服務價值加上同質化競爭,使得傳統KTV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難以自拔。
KTV的處境是傳統大眾休閑娛樂產業在“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縮影。以另一個受沖擊嚴重的網吧行業為例來看,隨著筆記本電腦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興起,網吧客流量大幅下降,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數據顯示,2012年底,全國網吧數量13.6萬家,同比減少約一萬家;收入537億元,同比下降13.2%。如何通過豐富業態實現轉型升級是傳統大眾休閑娛樂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B.變革:互聯網帶來的新玩法
【場景】 在互聯網的助力下,今后KTV門店有可能實現無人化。用手機APP訂好包廂后直接到門店,掃二維碼打開房門。需要酒水時,也無須叫服務員,用手機下單即可。唱完后,用手機支付就可以直接走人,全程服務自動化完成。利用手機APP,KTV里面的歌唱錄音還可以上傳到網上,供朋友們分享。
這是KTV未來可以實現的一個應用場景。此時,KTV將變得智慧起來,線上線下的體驗將融為一體,KTV將成為一個集合更多互動元素和增值服務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如今,唱吧、9158、一起唱等在線KTV企業正試圖從不同角度切入,將更多好玩的唱歌體驗,加入到傳統的玩法中。
唱吧聯合麥頌開發了一套點歌系統,將唱吧APP和KTV系統打通,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發起聚會,無法到達現場的好友,可遠程參與聚會,甚至能通過遠程在線支付贈送現場好友禮物。9158改造KTV的獨特優勢在于產品中實現了用戶的賬號化,用戶在KTV的體驗都體現在其賬戶資料里,所有門店的用戶可以用APP進行互動。一起唱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KTV搜索、比價、智能推薦歌曲等功能,其研發的點歌系統則提供叫車、訂酒店等本地生活服務。
不僅是娛樂功能更加豐富多元,隨著大數據的充分應用,KTV門店的開店規模和區位將更為精準,從而實現投入成本更低、利潤更高。在線K歌APP積累了大量的線上用戶信息,根據這些信息能精準確定哪些地方開店客戶會多,某一地區的市場容量大小,從而確定門店規模。利用大數據,可以減少KTV與潛在用戶間的信息不對稱,在用戶附近為其提供服務。
今年3月,唱吧麥頌兩家門店通過股權眾籌的模式開始線下擴張。在眾投天地等股權眾籌平臺,唱吧麥頌KTV慈云寺店將出讓49%的股權,募集294萬元,股東數最多將達近500人。眾籌這一新興的融資模式進入KTV行業,將為KTV帶來最重要的“粉絲”資源,這些眾籌投資人及其家人、朋友都將成為潛在消費群體,為KTV提供強大穩定的利潤來源。
“互聯網+”時代的新玩法為傳統KTV注入了新的發展思維。陳華表示,線上企業的新做法將為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定義KTV提供有益探索。互聯網思維下的KTV將更加注重客戶體驗,未來的KTV將是能互動的,從軟件、硬件到服務等各個環節,將更加注重線上線下、人與人、人與設備間的互動,提供更多創新服務,增強用戶黏性。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提醒說,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尚未出現成熟案例,如何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將大量線上用戶資源導入到線下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線上業務切到線下,打造閉合的O2O模式,需要龐大的地面資源和隊伍作支撐,然而這些資源甚至很多互聯網巨頭都不具備,KTV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C.路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數據】 咨詢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80后、90后貢獻了KTV行業81.1%的消費,77.3%的年輕用戶表示去KTV的頻率正在降低,33.9%的用戶表示唱膩了,而47.2%的用戶表示有其他娛樂項目。百度發布的報告顯示,54%的90后年輕用戶更注重線下消費的娛樂性,37.5%的人喜歡具有社交屬性的消費娛樂。
這些數據表明,作為KTV的消費主力軍,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正在悄然發生變化。KTV等傳統休閑娛樂產業面臨改變是大勢所趨,未來它將不再是簡單的K歌場所,需要更多功能以滿足用戶對休閑娛樂和社交的需求。
魏鵬舉表示,文化創意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是當前文化產業的熱門話題,KTV也應考慮如何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為KTV嫁接上影吧、電玩等功能,都是不錯的嘗試。現在KTV消費,隨機式消費越來越多,KTV應針對自身的用戶定位,突出自身特色,細分受眾人群,選擇小而精的發展路線,通過主題活動,創新盈利模式。
實際上,傳統KTV正積極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探索多元化經營。有的KTV選擇“主題風”,凸顯品牌的差異化,比如北京的伊貝莎、酷姿等突出古典風,搶奪白領客戶;有的則不斷豐富周邊消費,比如重慶的臺北純K專門辟出區域供客戶玩桌游,上海好樂迪則隔出一半開餐廳;有些KTV則主動利用互聯網手段提升客戶體驗,麥樂迪在2012年就推出了手機點歌軟件。但可惜的是,這些老牌KTV開發的手機APP很快就停止了更新,傳統KTV擁抱互聯網的速度依然有些緩慢。
目前,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占整體網民數量的比例達85%以上,移動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在移動互聯網業態下,休閑娛樂產業將迎來顛覆性變革。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娛樂參與感,互聯網服務的增長,也使得個人娛樂不必再完全依托于特定場所,人們對休閑娛樂場所所提供的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互聯網時代,熱門娛樂方式的更新換代很快,離開了話題支撐,人們的關注度和消費欲望將大大降低。創造新的玩法和話題,是休閑娛樂行業在互聯網時代生存的必備技能。
在江小蒙等業內人士看來,傳統KTV需要借助互聯網,增加有彈性的服務項目,通過差異化服務挖掘新的增長點。傳統KTV首先要改變自身定位,在線K歌類產品的火爆表明泛社交元素的功能廣受歡迎,KTV也要增加開放式、泛社交元素。KTV還需要打造一個入口,將包房開到互聯網上,可以是獨立APP,也可以通過和音樂類APP合作實現,進而集合智能點歌、在線支付、在線互動等O2O服務系統。
陳少峰認為,借助線上APP的大數據資源,KTV可通過分析用戶消費記錄,匯集有共同消費習慣的人群,從而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拓展網絡營銷,打造閉合的O2O模式是未來的方向。目前來看,線上企業的線下推廣資源較為匱乏,而線下傳統KTV進行互聯網改造的意愿并不強烈,速度滯后,KTV行業的轉型無疑需要線上與線下的配合。線上線下企業尋求合作,彌補短板,調動各自優勢資源進行融合,是一條對雙方都有利的發展路徑。(記者 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