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自動化特別難實現,因為它的復雜性是超出你的公司之外的。你的員工需要改變工作方式,加入網絡中的供應商的員工也不例外。只有那些最大和最有實力的制造商能推動供應商進行這樣劇烈的變革。大多數公司不得不極力向外部合作伙伴兜售系統。
此外,你建立系統的目的至少對這些供應商可能是個威脅。例如,沃爾瑪和寶潔的合作意味著寶潔將承擔更多的庫存管理的責任,而這以往是由零售商承擔的。沃爾瑪當然有這個實力向寶潔提這樣的要求,但它也給了寶潔回報:寶潔可以更好地了解沃爾瑪的產品需求,從而更有效地制造產品。因此,為了讓你的供應鏈伙伴同意合作,你必須愿意讓步并幫他們達到他們自己的目標。
內部對變革的抵觸
如果說對外販賣供應鏈系統不容易,那么在內部推廣也好不到哪里去。業務人員已經習慣了處理電話、傳真和白紙黑字上的業務,就會傾向于保持現狀。如果你不能說服人們使用這些軟件對他們來說是值得的,他們很容易就找到借口把這事對付過去。不能因為有了供應鏈軟件,你就可以切斷電話和傳真。
一開始總是錯誤百出
要讓員工接受供應鏈軟件,總是需要費盡心機。新的供應鏈系統按照程序的設計處理數據,但是系統不可能在安裝后的幾個月內就對一個公司的歷史和流程了如指掌。預測者和計劃者必須明白,他們一開始從系統中得到的數據是有水分的。如果沒有人警告他系統最初比較“天真”?他們還會認為是系統毫無用處。假設一種情況,在一個大型汽車行業供應商安裝新的供應鏈模塊用于預測產品需求之前,一個制造商輸入了一個少有的大定單。
這個系統就會因為一個特殊定單而預測將有一個巨大需求量。如果盲目跟隨系統的數據,可能就會給供應商發出不準確的定單。只有當預測人員丟掉系統數據,而用自己預測的數據時,企業才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這就導致了另一個問題:預測人員不再相信系統,而是完全按自己的數據做。供應商就不得不自己對系統進行細致的調整,然后再重新建立起員工的信心。一旦員工知道他們的專業技能可以有助于提高系統的精確性,他們就會接受和使用新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