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中國家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最大?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個事實似乎勝過一堆數據。
在剛剛落幕的IFA期間,記者曾問為記者一行人開車的那位光頭波蘭司機,知道哪些中國家電品牌嗎?囁嚅了一會兒,他只說出“海爾”。帶隊的導游是個健談的中國大姐,來自北京的她已經定居德國20多年,同樣的問題,兩地經常跑的她有更多的感受:“一提起中國家電牌子,歐洲人首先想到的是海爾,很多年了,中國要多幾個這樣的牌子。”
其實,即使從數據來看,海爾可能也是歐洲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家電品牌。根據歐睿國際發布的數據,海爾大家電的零售量已經連續六次蟬聯全球第一,在歐洲,海爾多門冰箱的市場份額穩居前三。海爾在海外市場表現的走勢,呈現出個別品類率先突破,繼而以點帶面,整體逐步走強的態勢。
這一點在今年的IFA展上顯露無疑。黑白首次合體的海爾展區面積是中國300多家參展企業中是最大的之一;在歐洲的地盤上,相比很多門可羅雀的中國企業,海爾的展區總是人頭攢動;競爭對手的重視最能體現自身的價值,據說有三星工作人員在海爾展區長時間盤桓,“刺探”產品信息,當然海爾也會做出同樣的舉動。
不過導游大姐承認,目前歐洲還是西門子、三星、LG們的天下,但她表示中國家電其實并不差,只是知名度還有待提高,不要總戴著價廉物美的帽子。類似的吐槽在IFA上記者也聽到了不少。
事實上,作為最早乘船出海的中國家電企業,海爾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明確了“往上走”的目標,市場要攻打要求最苛刻的歐美,產品要做高端。這也是為什么別的企業還在歐美品牌后面亦步亦趨的時候,海爾已經開始拼產品的設計和創意。今年海爾又斬獲3項IFA產品技術創新大獎。在IFA2015上,海爾展示的產品主打超大容量、高能效和差異化,例如解決了行業保濕不保干難題的大容量干濕分儲冰箱、正面和背面都可以正常顯示彩色畫面的OLED透明電視、具有自清潔功能的空調和洗衣機。
值得注意的是,與習慣了拿來主義的其他國內企業不同,海爾試圖走出一條不同的發展路徑,提供一種新的升級模式。這次在柏林,海爾向全世界展示了可以持續進行用戶交互和創新的U+開放平臺,向全球實時直播自己的互聯網工廠。在用戶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碎片化的時代,過度依賴人口紅利的傳統制造業已經感受到了深刻危機。盡管馬云不久前曾說過,“過去20年屬于互聯網企業、未來30年屬于傳統企業”,但傳統企業不應勢發生裂變、重構和創新,不能以用戶為中心,只能是死路一條。海爾正在輸出這樣一種模式,通過互聯網工廠實現用戶個性化定制,通過用戶交互建立用戶圈,與設計資源、供應鏈等利益攸關方建立生態圈,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用戶和企業的價值。(邱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