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單款金融APP平均發現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同比下降33.6%,安全防護方面的問題同比下降29.8%,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的問題同比下降5.9%,單款金融APP平均權限申請數量呈現逐年下降態勢……
3月13日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2023年金融APP市場治理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自2019年以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展了金融APP實名備案、風險監測、投訴處理等自律管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引導督促從業機構做好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提升數字金融服務渠道安全性;增強金融消費者使用金融APP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提高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水平;加強金融APP功能創新和集約管理,助力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向縱深發展。
具體來看,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金融業務從線下網點向金融APP等數字渠道轉移,金融消費者逐漸習慣通過金融APP使用金融產品和服務,對使用APP相關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截至2023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完成3112家機構、共計2429款金融APP備案(含關聯備案),對APP運營主體進行審核、評估、公示和監督,動態監測金融APP異常行為,切實加強網絡信息安全風險防控。
據介紹,在金融消費者信任度和滿意度方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展金融APP創新實踐典型案例征集和宣介活動,積極推廣金融消費者保護、APP無障礙和適老化改造等良好實踐。截至2023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開展金融APP備案過程中累計發現并督促整改漏洞隱患6萬余項,涉及身份認證安全強度低、超范圍使用個人信息、安全功能設計不足、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措施不到位等方面,有效減少了金融消費者對使用APP的安全顧慮。
在金融APP功能創新和集約管理方面,通過金融APP備案管理,增強了金融消費者使用金融APP服務的便捷性和覆蓋面,提高了金融APP相關資金交易和數據信息的安全性,進一步降低了機構運營成本。此外,開展金融APP自律備案還有助于從業機構加強金融APP整合運營和集約管理,近三年已備案的金融APP呈現加速整合趨勢,備案1至2款APP的金融機構占比超過五成,城商行、農商行和支付機構注銷APP約占注銷APP總數的七成。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楊農表示,金融APP作為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的重要渠道,在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在廣大會員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堅持“金融為民、科技向善”,切實加強金融APP自律管理工作,在APP風險評估、業務行為合規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制定實施有關自律規則,助力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