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強化源頭創新 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4-03-08

近日,華為公司發布全球首個5G-A全系列、全場景解決方案的消息迅速刷屏網絡。5G-A也被稱為5.5G,目前已在20多個省份部署試點網絡,有望今年實現規模商用。網友紛紛暢想,5.5G將如何給智慧生活“提速”。

“相較于5G,5.5G為我們帶來的最直觀體驗就是更快!”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科技創新“加持”下,信息通信技術加速演進。面向國家重大需求,5.5G甚至6G技術的研發正在全面推進之中。

技術創新的腳步不止于移動通信領域。

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殘疾人運動員用腦電波控制智能仿生手點燃火炬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驗室內,“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研制成功;中國空間站里,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穩定運行……從類腦智能到量子信息,再到深海空天開發,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一步步變得清晰。

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未來產業是我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全球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苗偉表示,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具有前瞻性、顛覆性等創新特點,這既對加強基礎共性技術供給和新興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新的挑戰,更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高等教育科技創新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徐坤表示,面向競爭激烈的未來產業,要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提升基礎研究策源能力,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加快在關鍵技術方面的突破。

作為未來產業的六大重點方向之一,深海空天開發的進展備受矚目。“深海一號”完成二期平臺安裝、“奮斗者”號完成極限深潛、“海牛Ⅱ號”實現我國海底鉆機裝備與地質鉆探技術突破……近年來,我國在深海工程裝備領域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積極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

“保證我國深海裝備產業的長遠發展,增強原始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震說。當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由載人與無人潛水器構成的深海裝備譜系,部分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進入前沿技術“無人區”,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須依靠內源性技術支撐。他建議,在深海裝備材料等方面加強基礎研究,實現源頭創新,助推我國深海資源開發。

苗偉同樣深刻感受到關鍵核心技術,尤其是顛覆性技術突破對通信行業的重要作用。“面對數字科技向經濟社會深度滲透的大趨勢,中興通訊致力于從芯片、器件、材料、算法和架構等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突破,打造強勁數字引擎。我們也將繼續深入研究和開發新技術,堅持目標導向和主動探索‘兩條腿走路’,推動公司在底層核心技術上的持續突破。”他說。

下好產業布局“先手棋”

培育未來產業要下好“先手棋”,推動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苗偉說,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恰是未來網絡產業“棋局”中的關鍵一子。

算力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底座,我國算力規模已經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數字經濟發展與數字中國建設更離不開算力的支撐。與此同時,全國的算力存在分布不均衡、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為此,苗偉建議,加強全國算力的統一調度和統籌規劃,構建開放的算力生態,鼓勵國內外企業、研究機構、開發者之間的深度合作與交流,形成開放合作新格局。

企業是培育形成未來產業的重要力量。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既要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也要扶持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

專精特新企業善于在細分領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是服務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主體。但相較于大型企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還存在人才供給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徐坤建議,應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需求為導向,加強校企協同創新,引導專精特新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實現產教融合與科教協同的有效貫通,為培育未來產業提供高水平人才。

科研與產業之“手”越握越緊,發展新動能才能持續增強。徐坤認為,在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之間,還要做好科研與產業的緊密聯系,實現企業端技術需求與高校端創新供給的精準對接,使校企雙方將“有限精力”“有限成本”更好地用于未來產業的培育與發展。


地方動態

穩中有進蓄勢能 改革攻堅齊發力 2025年中國信息協會年中工作會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赴日照開展產業互聯網專題調研

第四次數據標注產業供需對接會暨央企走進國家數據標注基地(保定)舉行

算力與綠電協同:中金數據烏蘭察布打造中國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算力標桿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