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裝配調試線的墻面上,有一句醒目的標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2月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研制團隊負責人郭國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是我們科研團隊的座右銘。我們的夢想,就是在量子計算賽道,研制出中國人自己的量子計算機。”
今年1月,郭國平代表帶隊研制的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隨后向全球用戶限時免費開放。截至2月26日,“本源悟空”先后被104個國家用戶訪問超200萬次,成功完成15.6萬個全球量子計算任務。
量子計算機,通俗說就是一臺更快的計算機。而“本源悟空”,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可編程、可交付超導量子計算機。
作為在國內最早開始從事量子計算研發和應用推廣的科研人員之一,郭國平21年如一日,深耕量子計算研究。他帶領團隊先后研制出中國第一套自主量子計算機測控系統、第一個自主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一款自主量子芯片設計軟件、第一條自主量子芯片生產線等,這些自主設備和技術在“本源悟空”上全部實現集成運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
“從量子芯片到量子計算機整機,再到操作系統,在量子計算機賽道,‘本源悟空’實現了全線自主可控,標志著我國超導量子計算機自主產業鏈基本成形。”郭國平說,從國際上看,隨著量子計算優越性得到實驗驗證,量子計算機已進入應用場景探索的新階段,國外相關機構和企業正加速量子計算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化、產業化,布局自主量子計算機產業鏈發展已成為我國當前的重大需求之一。
“我從國家算力布局、量子計算金融、量子計算教育、量子芯片生產等多角度考慮,建議國家進行中長期戰略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和相關人才培育等,以推動量子科技產業迭代發展。”郭國平代表介紹,今年他重點關注解決量子計算機外國“卡脖子”技術、壯大中國自主量子計算機制造鏈等問題。在兩會召開前夕,他仍在基層調研,思考完善建議。
“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如果一輩子能為國家需求提供一個解決方案,如果能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一滴水’的貢獻,此生就值得。”郭國平說,未來十年將是量子計算技術進步、商用水平提升、產業合作格局進一步完善的重要階段,我國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當務之急是加速探索和開發量子計算技術和應用,努力推動量子計算技術邁向產業化。
量子計算走出實驗室,需要更廣闊的土壤。自擔任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郭國平認真履職,尤其重視中國下一代量子計算人才的培養工作。兩年來,他參與組建了中國第一個高校量子計算教育聯盟,協調組織相關單位向中國數十家高校捐贈大量量子計算學習設備并協助高校開展量子計算教學,編寫了中國第一部量子計算編程入門高校教材,牽頭組織中國規模最大的量子計算編程挑戰賽……
郭國平認為,量子計算要從娃娃抓起。每學期開學,他都要去中小學上一堂“開學第一課”。“終有一天,我們的孩子會走到人類科技的最前沿。而我們,就老老實實地先追上去,填平踩過的坑。這是屬于我們這代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