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實現了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的轉化,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
隨著全球數字化發展的不斷提速,共建數字絲綢之路成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重要方向。在2017年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近年來,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從一張藍圖到碩果累累,已經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中國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共同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發展機遇,共建數字基礎設施,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讓古老的絲綢之路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共商數字政策合作
數字絲綢之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領域,近年來,中國政府與相關國家加強政策溝通,深化數字領域合作,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倡議,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為共建國家和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政策交流不斷加深。中國發起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提出并推動達成《全球數據安全倡議》《“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中國-東盟關于建立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倡議》《中阿數據安全合作倡議》《“中國+中亞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金磚國家數字經濟伙伴關系框架》等合作倡議,并牽頭制定了《跨境電商標準框架》。
數字合作持續深化。不斷推進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創新、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合作。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2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關于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為共建國家和地區銜接發展戰略、加強政策協同、推動企業間務實合作搭建了平臺。加強數字領域的規則標準聯通,推動區域性數字政策協調,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經與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共建數字基礎設施
近年來,“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中國積極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多條國際海底光纜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構建起130個跨境陸纜系統,廣泛建設5G基站、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智慧城市等。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中國-東盟信息港”“數字化中歐班列”及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等重點項目全面推進,“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平臺”實現多語言數據共享。
互聯互通相攜遠,四海共述絲路情。近年來,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海外服務網絡遍及40余個國家和地區,鋪設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高速路”,架起數字服務“連心橋”。
中國電信積極打造覆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高質量基礎承載網絡。截至目前,中國電信業務范圍覆蓋亞太、歐洲、美洲、中東非等世界各地,擁有51條海纜、75個跨境陸纜系統,在全球傳輸骨干中繼達到117T。
中國移動聚焦布局“七海五陸”全球信息大通道,目前已投資海纜15條,建成跨境陸纜系統26個。其中投建的2Africa海纜為迄今全球最大規模海纜項目,覆蓋非洲、中亞、歐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聯通積極提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網絡“大聯接”能力,全面統籌規劃全球海底光纜、境外陸纜、海纜登陸站、國際關口局和跨境陸纜等設施建設。截至目前,中國聯通擁有21個陸纜邊境站,并已與周邊數十家運營商完成互聯。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還積極參與承建“一帶一路”國家數據中心、寬帶網絡等項目,助力沿線國家和地區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在莫桑比克,華為建設的馬魯阿納國家數據中心作為莫桑比克“電子政府”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向所有政府部門提供網絡基礎設施、存儲和計算服務。在印度尼西亞,長飛公司光纖到戶工程項目已在25個城市落地,為當地居民享受便捷的互聯網服務提供保障。
共享數字發展紅利
近年來,互聯互通的信息基礎設施和不斷注入的數字化技術,激發了“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活力,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隨著信息基礎設施連線成網,跨境電商成為推動貨物貿易增長的新引擎。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達2.11萬億元。“雙品網購節絲路電商專場”“非洲好物網購節”等特色活動的舉辦,讓更多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優質商品在中國打響知名度,快速進入中國大市場。
與此同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持續提升聯通效率,數字技術、產品走出國門,持續給各國民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在埃及,中國聯通投資共建的醫療智慧倉庫項目,運用數字化手段,大幅提升當地疫苗冷鏈儲運能力,促進當地群眾民生福祉。
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深化合作,共建共享數字絲綢之路,讓數字經濟“朋友圈”范圍更廣、領域更寬、成果更豐富,以智慧的聯接彌合數字鴻溝,讓更多國家搭上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繪制數字化生活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