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國務院決定于2023年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標準時點為2023年12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經濟普查,能夠為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豐富翔實的基礎數據。
入戶單位清查是開展經濟普查的重要一環,目的是摸清中國境內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各類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以及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個體經營戶的基本情況和分布狀況。準確界定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與種類,明確地方普查機構與相關部門的普查登記責任,確保普查對象類型界定準確、普查單位登記不重不漏。
經濟普查覆蓋國民經濟行業十分廣泛
據了解,經濟普查覆蓋的國民經濟行業十分廣泛,包括第二、三產業所有行業,例如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這些重要的普查數據將用于維護更新統計基本單位名錄庫,這是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的“戶籍”檔案庫,也是中國政府統計工作的重要基礎。
全國“地毯式”單位清查已全面鋪開
據了解,全國“地毯式”單位清查已經全面鋪開,各地正在抓緊推進清查登記,及時上報并審核清查數據,后續還將開展查疑補漏、數據檢查驗收等工作。
經濟普查將堅持數據質量第一的原則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將堅持數據質量第一原則,把“牢牢守住數據質量生命線”這一根本要求貫穿于普查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把握源頭數據質量、嚴格數據審核檢查、嚴肅普查法紀。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出現一些新變化
與前四次普查相比,五經普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次統籌開展經濟普查和投入產出調查,新增數字經濟統計調查,包括新增數字化轉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問題,信息化手段應用也有新突破。
經濟普查能夠提供豐富翔實基礎數據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經濟普查,能夠進一步夯實統計基礎,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為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治理、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豐富翔實的基礎數據。
經濟普查是中國三大周期性普查項目
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全國經濟普查與人口普查、農業普查共同構成了中國三大周期性全國普查項目,被稱作給經濟做“體檢”。此前,中國已經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開展了四次全國經濟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