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保護事關消費者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為了解消費領域個人信息保護現狀,近期,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以下簡稱四川省消委會)組織開展了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情況調查。5月9日,四川省消委會發布《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情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個人信息保護仍不容樂觀,超五成受訪者不了解《個人信息保護法》內容,72.24%的受訪者表示個人信息曾被泄露,電信和互聯網行業被認為是個人信息泄露最嚴重的行業,APP、小程序過度索權嚴重,“安全隱私協議”太過霸道。
消費者最擔心“掃碼點餐”泄露信息
據介紹,此次調查采取線上問卷方式開展,重點了解《個人信息保護法》知曉情況、個人信息保護現狀、侵權形式、常見救濟措施及權益保護滿意度等內容。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726份。
調查顯示,超五成受訪者不了解《個人信息保護法》內容。其中,34.25%的受訪者表示僅聽說過《個人信息保護法》,13.55%的受訪者不知道有《個人信息保護法》,8.72%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相關情況。僅13.72%的受訪者了解且認真閱讀過《個人信息保護法》,29.76%的受訪者表示了解部分內容。在對《個人信息保護法》內容有所了解的受訪者中,65.93%的受訪者表示是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APP、網站等線上途徑了解的《個人信息保護法》。
調查顯示,72.24%的受訪者表示個人信息曾被泄露。受訪者認為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中,“酒店餐廳消費點餐被迫掃碼、留存個人信息”“辦理電信等業務留存信息”“房屋買賣、裝修留存信息”排名靠前。
受訪者最擔心社交賬號被泄露。調查顯示,QQ、郵箱、微信、微博、抖音等個人社交賬號是受訪者最擔心被泄露的信息,占比高達55.71%,其次是人臉指紋等生物信息、身份證號、姓名及手機號等。此外,電信和互聯網行業被認為是個人信息泄露最嚴重的行業,占比高達46.96%,其次是教育培訓、金融、房地產、快遞等行業。
調查顯示,約67.52%的受訪者對個人信息保護現狀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但仍有約32.47%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主要原因是“個人信息仍經常被侵害”(53.11%)及“被侵害后投訴無門”(44.82%)。個人信息被侵害后,68.37%的受訪者表示未采取維權措施,未維權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維權渠道”的占比49.15%,其次是“沒有資金損失”“維權成本高”“不知曉或無法找到侵害個人信息的具體經營者”等。
拒絕非必要授權后九成應用程序限制使用
此次針對APP和小程序個人信息泄露情況進行了專門調查。37.15%的受訪者使用APP或小程序時從不閱讀安全隱私協議或不注意是否有安全隱私協議,7.67%的受訪者“不知道什么是安全隱私協議”。僅有7.61%的受訪者堅持一直閱讀安全隱私協議。
調查受訪者未閱讀安全隱私協議的主要原因,選擇“沒注意看就點擊了已閱讀(默認勾選)”的高達47.83%。“字數太多、篇幅太長”“字體太小、看得費勁”“表述拗口、不能理解意思”“無論是否閱讀,都必須同意才能繼續使用”也是安全隱私協議被忽略的重要因素。
調查顯示,受訪者在使用APP和小程序時拒絕非必要授權后,高達九成(90.62%)的APP、小程序不能使用或僅能使用部分功能。其中,不能使用的占比25.56%,僅能使用部分功能的占比65.06%。
受訪者的位置信息和手機相冊被索權最多,分別高達53.95%和50.07%,其次是通訊錄(44.96%)、短信(43.67%)、手機存儲文件(41.39%)以及通話記錄(40.05%)等。
(本文數據來源:四川省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