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馬龍、樊振東個人信息或被泄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12-20

央視網消息(記者/姚抒廷):據報道,由于國際乒聯的服務器出現安全問題,包括中國運動員馬龍、樊振東在內的數百名職業乒乓球運動員的護照、疫苗接種情況等個人信息遭泄露。

互聯網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個人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被盜用,且被不法分子盯上,就可能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那么,如何防范個人信息泄露?泄露后如何補救?北京盈科(天津)律師事務所王曉晉律師接受了央視網記者的采訪。

1. 哪些行為屬于竊取他人信息、侵犯隱私?

王曉晉律師:首先,糾正一個極易混淆的概念,個人信息是個人隱私嗎?

其實,個人信息并不等同于個人隱私。從刑法規定來看,即便是被公開的個人信息,以非法目的收集并加以使用的,仍然構成犯罪。比如,姓名、年齡、身份證等證件號、婚姻狀況、工作履歷、住址、電話等,這些都屬于個人信息。

而個人隱私有所不同,比如,酒店入住信息、電子郵件、個人日記、聊天記錄等,這些內容本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公開的,更不要說被利用了。所以,個人信息既包括個人專屬性信息,也包括涉及公民隱私的信息。

那么,哪些行為屬于侵犯隱私和個人信息的行為呢?

民法典和刑法中有大量相關規定,常見的侵犯隱私和個人信息行為有以下幾種:通過電話、短信、微信、QQ、電子郵箱、傳單等形式發布騷擾信息;在酒店或出租房里裝攝像頭、用望遠鏡等方式偷窺;未經他人允許查詢他人酒店入住信息、消費記錄、購房記錄等財產狀況;以及未經他人同意私拆、偷看、打聽、公開別人的郵件、信件、日記和聊天記錄。以上這些行為都屬于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

2. 對侵犯個人信息行為的懲處是怎樣的?

王曉晉律師:前面提到的內容覆蓋了一些侵權行為,有些行為甚至不足以構成犯罪,但依舊要接受侵權損害賠償、接受行政處罰、公開賠禮道歉、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精神損失等等。

當然,有些行為符合犯罪構成,并達到一定量刑標準時,輕則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重則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上僅是依據刑法第253條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如果利用他人個人信息從事其他犯罪行為,還有可能構成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電信詐騙罪和信用卡詐騙罪等,這些犯罪行為最高可被判處無期徒刑。

3. 如何防范個人信息泄露?

王曉晉律師:個人信息泄露,多半是因為信息保管不善或不審慎地用個人信息注冊了一些軟件或賬號。因此,要避免將身份證和銀行卡放在一起,避免在同一臺設備中備份自己的賬號信息、身份信息和密碼。下載手機應用也應通過手機自帶的應用市場進行下載,通過安全中心審查后進行安裝注冊使用。個人賬號盡量不要和他人分享,此外,關閉手機應用里的個性化興趣推送也能適當減少采集信息進而被盜用的風險。

4. 在社交平臺公開發布個人照片和資訊存在哪些風險?

王曉晉律師:如今,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自己的照片和個人信息已是常態。

比如,人才招聘類網站、婚戀交友類網站,以及一些社群有相關要求,公布個人照片是在所難免,但是對于平臺的選擇和公布哪些個人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某相親網站會員信息泄露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相親會員的照片一夜之間變成了色情網站的用戶頭像,那場面著實令人唏噓。

同時,我建議大家更不要相信任何出借個人銀行卡和身份信息掙錢的路子,很可能面臨幫信罪和電信詐騙。大數據時代,我們很難完全杜絕個人信息泄露,但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多了解些相關知識,最大程度地保護個人隱私,保護個人信息網絡安全。

5. 個人信息遭泄露如何補救?

王曉晉律師:通常個人信息被盜一次,很有可能面臨多次被利用。因此,一旦發現個人信息泄露,一定要及時地做這8件事:

(1) 修改一些社交軟件和金融支付平臺的密碼;

(2) 收集證據線索,排查信息泄露的源頭,比如:郵箱信息泄露的,查看一下自己的發件箱;社交軟件被異地登錄的,鎖定一下當時登錄的IP;近期維修過手機的,檢查信息是否被備份過;

(3) 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查看“任職受雇信息”;

(4) 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在“個人征信查詢系統”中查詢是否多了貸款或擔保以及相關失信信息;

(5) 微信搜索“電子營業執照”小程序,看看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沒有被用來注冊公司;

(6) 打開“微信錢包”,點最下方的“幫助中心”,點“實名問題”,再查詢名下是否有不是自己認證的賬戶;

(7) 打開支付寶,搜索“我的客服”,再點查詢“名下賬戶”,以此判斷是否有多出的支付賬戶;

(8) 微信搜索小程序,“一證通查”,查詢自己名下有沒有多出的手機卡。

一旦明確個人信息已經遭到泄露,且掌握一定線索的,一定要及時報警,隨后盡快注銷不相關賬號,也可以聯系律師,積極維權。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