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話是最重要的基礎通信業務,但長期以來僅提供單一的通話功能。當前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視頻彩鈴由于解決了音頻呼叫中動態承載視頻這一關鍵難題,已率先成為首個大規模應用的5G業務。這引發了業界圍繞視頻通道業務模式的重新思考,如何在移動通話業務中挖掘通話功能之外的巨大潛在價值,如何重新定義移動通話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北京郵電大學廖建新教授帶領的項目團隊,首次提出了在通話全過程中引入全新媒體通道、創建移動通話新媒體的思路,并聯合中國移動、華為、東信北郵等多家單位,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歷經八年奮戰,從理論標準、關鍵技術到產業化部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構建了移動通話新媒體平臺,實現了在通話的前、中、后各階段,主被叫兩側可靈活呈現場景化的視頻內容,可由個人、企業、政府定制,還可引入互聯網短視頻和直播。一個基于基礎通話的全新媒體業務生態和大量全新業務形態開始出現,移動通話的新價值得以釋放。
移動通話是嚴格遵循標準電信規范的封閉過程,在傳統呼叫控制模型中,連接、媒體、業務是緊耦合的,實現上述目標面臨諸多挑戰,全新媒體通道如何引入且不影響現網穩定,媒體通道如何與多類資源及新業務實時適配,媒體內容的投放如何提升新媒體價值。為此,項目提出了狀態無關的控制分離模型,率先實現了通話業務連接控制、媒體控制、業務控制的分離,在不影響原有呼叫連接穩定性的基礎上,引入了新的媒體通道。創建了分段控制的跨域適配機制,通過對通話兩側三段媒體組合的智能決策,攻克了通話業務中引入互聯網資源后在媒體分發時的低時延、高吞吐難題。通過與業務場景、用戶興趣及群體屬性等多維度的匹配,構建用戶興趣圖譜,采用多源異構信息融合的方法,實現通話業務與媒體內容的智能匹配。
產業創新,理論標準需先行。目前項目已取得11項授權發明專利,發表36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在3GPP形成了通話新媒體平臺的首批系列國際標準(3項),在ITU-T首次提出了在通話業務中引入新媒體的業務總體需求和應用場景。
創新產業化,規模和生態要跟上。在中國移動,已率先建成了由全國集中化管理節點、八大區業務控制節點和分省(區、市)/地市媒體播放節點所組成的移動通話新媒體平臺,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實現了規模化部署。移動通話新媒體的創建,為電信行業率先推出了多個“殺手級”的新業務,為互聯網行業的短視頻開辟了一個高流量的新渠道,為新媒體行業創造出一個高價值的新媒介,重新定義了移動通話業務的價值。
如今,視頻彩鈴、彩振、視頻彩印、趣通話、視頻IVR等移動通話新媒體業務形態正快速涌現,目前僅視頻彩鈴用戶規模就已超過2.3億。新生態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與互聯網頭部平臺雙向賦能,實現了商業變現模式的創新,也成為當前備受關注的政企宣發渠道。同時,可控可管可信的移動通話新媒體還肩負起傳遞正能量主旋律的責任,逐步成為防疫宣傳、黨政宣發、公益傳播、城市推介等重要場景的宣發渠道,創造著日益顯著的社會效益。移動通話新媒體已經成長為全新的“國家級新媒體力量”。(作者: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