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8月20日出版的《經濟參考報》將刊發記者郭倩采寫的文章《地方積極繪制數字經濟發展藍圖 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摘要如下:
進入“十四五”時期,地方版數字經濟藍圖正密集出爐。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日,浙江、廣東、北京等地陸續出臺地方版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未來五年發展目標與施工路徑,并將產業數字化作為開啟數字經濟新一輪增長的主攻方向。業內指出,未來五年,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主引擎地位將不斷鞏固,產業數字化轉型帶動的經濟規模將繼續擴大,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
在多地近日出臺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北京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50%左右,進入國際先進數字經濟城市行列;浙江計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左右,高水平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湖南則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1%,建設全國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產業聚集區和應用先導區。
其中,加快產業數字化是地方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攻方向。將于9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大核心,進一步突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浙江則提出,建成全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實現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產業大腦”應用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全覆蓋。四川也提出,著力以數字賦能產業發展,深入研究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數字化轉型。
產業數字化轉型也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能。中國信通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其中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1.2%。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表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趨勢將更加凸顯,產業數字化仍是數字經濟主攻方向,預計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將由2020年的80.9%提升至85%左右。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數字新基建的完善,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應對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社會數字化升級的進程。我國自主創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進程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數字經濟特別是產業數字化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孫克表示,下一步圍繞推動產業數字化特別是工業數字化發展,一方面,需要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網絡體系建設,圍繞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持續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增強基礎軟件、核心工業軟件等供給能力,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筑制造業數字化堅實基礎;同時加快培育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商,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