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新型信息消費給美好生活增色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8-11

可在1秒內識別進出人員健康碼信息,并對檢測對象進行測溫的智能防疫一體機;助力企業高效開展遠程辦公的軟件;確保防疫物資不斷檔的即時零售數字化服務平臺……近日,工信部公示135個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一批運用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新型信息消費產品脫穎而出。

助力線下商家數字化轉型

家住上海的王先生現在已經習慣了登錄達達集團旗下“京東到家”平臺購買生鮮和電子產品,“下單不到1個小時,騎手就把產品送到家門口,太方便了。”王先生說,第一次使用該平臺是去年在入駐該平臺的卜蜂蓮花超市下單了蔬菜和肉類,不到40分鐘就送到,這讓他首次體驗到即時零售平臺帶來的便利。

防疫期間,作為傳統商超的卜蜂蓮花面臨線上轉型的巨大壓力,與能夠提供數字化系統的“京東到家”平臺合作,成為其快速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

“京東到家”零售賦能業務部總經理練燕杰介紹,平臺通過運用達達海博系統,幫助卜蜂蓮花等傳統商超提升多渠道管理的自動化、精細化程度,既能降低運營成本,又提升了線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京東到家”平臺業務已覆蓋全國超1500個縣區市,吸引超過10萬家線下門店入駐,年活躍用戶數超4600萬。

工信部此次公示的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中,像“京東到家”這樣借助數字化方案助力線下平臺進行線上轉型的平臺還有很多。例如“盒馬鮮生”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手段,與線下商家在產品研發、銷售等方面展開合作;基于直播經濟的數字創意營銷服務平臺“星羅”,能夠為線下商家提供全鏈路服務……

“‘全渠道’是大勢所趨,實體零售企業選擇和有數字化能力的平臺企業合作,有助于快速完成數字化轉型和能力構建,是一種高效互補的方式。”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說。

新發展格局下,新型信息消費勢頭正勁。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8.7%。商務部近期宣布,下半年將繼續支持鼓勵傳統商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促進線上線下更廣泛、更深入融合。同時,天津、山西、河南等多地明確加快發展新型信息消費。隨著5G時代到來,新型信息消費將加速發展,不僅能為百姓美好生活創造更多可能,也將大幅提升全社會運轉效率。

解決基層社會治理難題

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街道十段社區居民戴淑榮如今納涼有了新去處:以前的一個大垃圾場,經過不到1個月的改造治理,已變為一片綠地,成為附近居民休閑的新選擇。戴淑榮說,能這么快改造完成,多虧了街道“吹哨”。

原來,紅橋區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平臺,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幫助發現和解決基層社會治理難題。據介紹,該平臺以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為依托,整合包括黨建、城管、公共服務等部門資源,形成社會治理一張網,實現區、街道、社區三級業務應用貫通,提升辦事質量與效率。

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疫情防控……近年來,各地基層社會治理面臨新的形勢,一系列社會治理管理平臺應運而生。在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當地打造黨建引領智慧治理綜合指揮平臺,引導居民通過“隨手拍”功能反映問題,區指揮中心聯動各部門解決問題,讓群眾成為發現問題的眼睛和解決問題的幫手;在江蘇省泰州市、蘇州市等地,一套“智慧社區平臺”防疫系統在社區疫情上報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在安徽省合肥市,“政務大腦”平臺已上線核酸檢測機構查詢、新冠疫苗接種預約、房產搖號、小學初中報名等330余個應用,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數字化浪潮正在深刻重塑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認為,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深度應用,網絡互聯、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協同不斷深化,促使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方式變革,打造與數字社會運行需求和公眾服務訴求相適應的公共治理體系已成為必然要求。

信息產品向精細化升級

想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嗎?最近,一款能“望診”的智能中醫健康機器人火了。

用戶只需要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機器人頭頂的攝像頭便開始“觀察”用戶的面部、舌頭,再通過機器人“腹部”分別掃描用戶的左右手,2分鐘之后,一份專屬的健康報告就生成并發送到用戶手機上。機器人不僅能看出用戶的皮膚狀況、體質類型,還能從中醫角度提供保健建議。

據山西慧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智能中醫健康機器人以山西中醫藥大學望診大數據為依托,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傳統中醫望診中的面診、舌診、手診,幫助用戶有針對性地“防未病”,并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一大批新型信息消費產品先后問世。醫療方面,武漢蘭丁智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利用手機智能顯微鏡為終端采集設備,進行標本數據掃描。通過大數據比對,系統迅速完成病理細胞識別,自動分配給在線資深醫生進行復核診斷,用戶足不出戶即可獲得篩查報告。防疫方面,一款名為優刻得的防疫一體機,通過人臉識別功能,可在1秒內識別進出人員的醫保卡、健康碼等信息,并對檢測對象進行測溫、消毒。智能特種機器人方面,科大智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配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拓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力系統巡檢等細分領域上的應用……

專家指出,為促進更多新型信息消費產品出現,當下應進一步補齊發展短板,重點是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強化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健全服務標準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新型信息消費的政策支持力度。(記者 彭訓文)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