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多樣性、差異化的經濟生態,是我國經濟韌性最重要的保障。”“企業家們要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7月27日,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被聚焦關注。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所所長楊東日在采訪中表示,大力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對于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7.2,比一季度下降0.3點,恢復速度邊際放緩,但仍處于去年一季度以來次高位,高于去年同期、但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分行業指數2升1平5降,分項指數1升1平6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石穎指出,專精特新代表了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其中的關鍵和精髓內嵌在“專精特新”這四個字之中,即聚焦主業、精益求精、發展特色、強化創新。“中小企業一方面要苦練內功,強化自主創新和基礎研究,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將中小企業打造成為細分領域的冠軍或配套專家;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應更多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著眼,堅持把主業作為主攻方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穩固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貢獻。”
醫療信息化行業受益
業內人士認為,“專精特新”就是在技術上講創新、在管理上重視精益管理、在文化上強調工匠精神。對于公立醫院來說,實現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專精特新”的表現。
《2019-2020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仍有約30%的三級醫院基礎財務信息化尚未完善。已經建設的財務系統也仍停留在傳統以會計記賬為核心的管理層面而且局限于事后,亟待進一步升級。二級一級醫院的情況就更不樂觀。
近年來,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成為推動醫院發展和通往智慧管理道路的“必修課”。望海康信董事長兼CEO段成惠認為,在醫院虧損面逐漸擴大、人員經費成本不斷上升情況下,智慧運營是推動醫院轉型和發展的重要工具和向價值醫療轉變的必經之路。
為了讓醫院運營管理更智慧,望海康信推出ODR,以此打造醫院智慧運營的基石,通過主數據管理、數據集成、數據倉庫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數據中心,以BI智能分析工具輔助醫院智慧決策。ODR基于統一的數據標準規范,確保數據同源性、一致性、協同性、可追溯性,在加強醫院數據管理的同時,讓醫院的運營數據“活起來”,為決策管理者提供準確詳盡的數據支持。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望海康信相關人士舉例表示,以一個需要手術的患者為例,患者去就醫,醫院需要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合理的平衡資源,用什么樣的醫療服務項目、用什么樣的藥品與材料、用什么樣的醫生和護士,這個過程構成了患者就醫的整個醫療服務流程。而醫院完成資源分配過程的邏輯來自于醫療質量的要求,來自于臨床路徑的管理,以及在醫療質量基礎上的合理資源消耗模型。每一個患者的就醫,醫院都能夠從臨床知識庫中找到對應的模型,然后根據模型來合理的分配資源,這是醫院精細化運營的一部分。
“領跑者”望海康信助推產業發展
分析人士認為,醫療信息化在國家財政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政策發力下,以及“專精特新”等政策紅利的加速推進,行業增長的持續性不斷增強,投資機會大量涌現。
根據信通院發布的《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智慧醫療產業規模已破千億,2021年規模或將達到1259億元,增速超過20%。
段成惠認為,隨著‘十四五’的逐步深入,醫療信息化政策、醫療衛生政策的大量推廣鋪蓋,兩者直接推動了醫療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醫療領域信息化建設將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階段,不管從宏觀還是微觀的角度,信息化都關乎醫院的持續化經營和合理化運營。
近年來,國家對醫療機構信息化引導、支持力度持續加大,醫療機構對新一代信息化工具的應用與融合需求日益迫切;信息化解決方案也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促進下,向云服務、智能化等方向演變。
公開信息顯示,望海康信成立于2003年,長期持續專注于醫院精益運營管理領域,提供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精益運營IT產品和服務。新一代產品以ODR(醫院運營數據中心)為引領,為醫療機構提供DRG/DIP專科專病資源管理數據服務,是一家服務于國家醫療體制改革和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望海康信從最早的醫院成本核算服務逐步成長壯大為業務涵蓋ODR(以醫院運營數據中心為驅動的醫院運營)、HRP(醫院資源計劃管理系統)、OES(以數據為驅動的醫院卓越運營管理系統)、DRG&DIP(專科專病運營管理系統),以及醫院易普五優供應鏈產業互聯網等綜合類別的信息與數字技術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