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5G 為應急保障注入“強心劑”
來源: 人民郵電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7-09

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使得應急保障管理對通信技術進步的依賴增強。5G提供了轉變緊急服務通信的機會,使應急保障能夠共享更廣泛的數據,例如高效、安全的高清視頻,對關鍵公共安全服務的有效性和效率產生重大影響。5G﹢融合通信、物聯網、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為應急指揮中心在應急值守、事故災難、自然災害等應急事件的預警、接報、分析、研判和處置等工作中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上車即入院”,醫療急救“新星”冉冉升起

對于急救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傳統急救流程長、時間久,很可能錯失搶救良機。現在有了5G技術加持,不用等到醫院,在5G﹢急救車上病人就能得到及時救助。如今,5G﹢急救已經成為醫療急救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2020年,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的《關于印發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加強急救車輛等急救運載工具和裝備配置,車輛、擔架等運載工具及裝載的醫療、通信設備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和有關規定,滿足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需求,提高裝備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并加強院前醫療急救信息化建設,給5G﹢醫療急救指明了方向。

5G在急救上的應用,為病人爭取了寶貴的“黃金時間”。近兩年,陸續有醫院開始配置5G﹢急救車,邁出了5G醫療急救的第一步。2019年,由中國移動重慶公司、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和重鋼總醫院聯合打造的重慶市首輛5G﹢急救車上路。從外觀上看,5G﹢急救車和普通的急救車并沒有什么差別,然而通過在車上加載5G網絡,瞬間讓它擁有了更多“超能力”。基于5G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在5G﹢急救車上就能實現多路高清實況視頻的同步回傳,將急救病人的醫學影像、生命體征、病情記錄等信息無損同步回傳至醫院急救中心,便于急救中心提前掌握病人的病情,給予車上救助人員專業指導的同時,急診科醫生也能視情況快速制定搶救方案或進行術前準備,將急救的部分工作前移。病人抵達醫院即可迅速實施急救,實現了“上車即入院”,為后續治療爭取“黃金時間”。

在杭州,浙江移動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聯合打造了全國首個基于5G網絡的智慧急救體系,該體系整合了5G遠程B超、5G ICU、VR診療、遠程視頻互動、遠程急救指揮平臺等應用,使病人在突發現場或急救車上提前接受檢查初診,為危急重癥患者搶救爭取了寶貴時間,而5G在ICU的部署應用可以讓后臺專家快速有效開展在線指導。常規ICU病房內,會為每位病人配備2名以上醫護人員進行看護,不定時查看各監測儀器上的體征數據。而5G ICU的出現融合了5G﹢遠程全息會診、5G﹢全景視頻等技術,能夠對患者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所有監測數據實時傳回后臺,一名醫護人員可同時查看多位病人的數據。通過5G高清視頻的回傳,還可實施遠程術前討論、醫患溝通、現場手術指導等。

目前,5G城市醫療應急救援系統已經在多個省份的醫院上線。生命重于泰山,5G帶來的毫秒級速率將助推急救實現無縫對接,必將成為保障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一環。

輕裝上陣,專治“水逆”

每每面對洶涌的洪水,無數普通人挺身而出、保衛家園。而在抗洪防汛一線,以5G為代表的科技力量成為“實力擔當”和“最強輔助”,專治“水逆”。5G﹢北斗衛星、5G﹢無人機、“智慧河長”等5G應用“火線到位”,各類信息化技術助力防汛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轉變,大大提升了防汛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筑起一道堅固的智慧防汛大堤。

去年剛剛完成全球組網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防汛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5G的加持下,北斗系統可以完成定位、監測、短報文通信等服務。2020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汛情期間,湖南石門縣潘坪村雷家山發生山體滑坡,沖毀了電站、房屋。但在災情發生前,石門縣就已接到北斗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14戶33人均已提前撤離,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有了“北斗”這顆“太空眼”,防災減災措施能夠更加精準、有效。

在山東聊城,山東移動通過5G模組搭載高清攝像頭,部署5G﹢智慧水利工程,為防汛指揮中心全面研判救援現場情況、合理部署救援力量、科學指揮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山東移動在每個水利站安裝360度高清攝像頭、水文傳感器、開關控制單元,連接水位、水質、水流等檢測設備,利用5G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等特性,4K全高清監控視頻可實時上傳至后臺控制系統,從而實現數據即時計算控制。該系統可實時監測水流量、水文情況,遠程控制水利站水閘開關、提水數量等,通過視頻監控現場實況,實現水利防汛和大壩安全監測與預警,為水利站安全鑒定、除險加固方案制定和防汛指揮調度提供數據依據,同時滿足水利管理現代化的需要,控制中心實現現場實時態勢感知,為指揮中心的分析決策、統一調度和應急指揮提供有效支撐。

2020年7月,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6人被洪水圍困。由于雨勢越來越大,水位不斷上升,被困人員隨時有生命危險,救援隊視線受阻卻遲遲無法實施救援。關鍵時刻,紅外線無人機“神兵天降”,成功探測到被困人員情況,還提供了路面水情。最終,當地救援人員在紅外線無人機的遙控指引下,成功解救被困人員。在防汛抗洪過程中,搭載了可見光/紅外雙波段視頻相機、大視場測繪相機、光學相機等不同傳感器的無人機,利用5G網絡實現精準定位和快速數據傳輸,盤旋在抗洪一線,除了在救護人員方面立下汗馬功勞外,還為災情研判提供支撐。

在江西贛州,中國聯通自主研發的“5G﹢智慧河長”項目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與防汛水利信息系統相結合,配合域內流域的全天候監控系統,可發揮“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讓河長、湖長掌握“一手”信息,有效提升抗洪效率以及防汛減災能力,實現遠程“掌上治水”。暴雨洪災過后,項目還能提供準確的水質生態監測情況,為政府科學治水提供依據。

面對洪水滔天,越來越多“抗洪神器”正廣泛運用在各地抗洪一線,改變了以往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為治服“水逆”增添更強助力。

氣象預警更穩更快更“潮”

在氣象通信領域,5G可以大幅提升移動通信的帶寬。目前在國家級氣象站,為了保障數據的穩定可靠,主要通過實體的地面專線進行傳輸,但是在一些偏遠站點實施起來就比較困難。有了5G,便能提供穩定可靠的通信網絡支撐。

在站點設備遠程操作和巡檢方面,5G也能“散發”它的魅力。如今,我們已經能夠通過遠程監控視頻系統對幾十公里外的天氣現象、云量、云高等氣象要素進行遠程觀測,然后將數據錄入并完成數據傳輸。未來,5G無人機加上實時遠程操作結合實景直播,能為觀測、防災減災業務提供支撐,大幅提升設備調試和巡檢效率,降低維護成本。

2020年,貴陽市氣象局依托相關企業5G城市智慧應急信息系統,實現集“應急”“大數據”“氣象”于一體的數據感知服務。自2020年6月下旬起,建在市區主干道的200余個5G城市智慧應急信息顯示屏便開始實時自動讀取主城區、觀山湖區自動氣象站的溫度、濕度、風向、風力、雨量等信息。在及時獲取顯示國土系統中貴陽市氣象臺發布的各類災害天氣預警信息的同時,還定時發布貴陽市氣象臺制作的上下班天氣預報,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2020年,武漢市政府出臺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助力武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利用5G通信技術,研發精準靶向預警發布技術,解決預警發布“最后一公里”問題。

此外,氣象消息發布也有了全新“玩法”。2021年,云南省氣象服務中心與云南移動聯合啟動5G增強短信技術在預警應急中應用的試點,將5G技術的增強短信形式應用到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中,進一步提升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

5G懂消防,救火更在行

5G正式商用后,智慧消防與5G珠聯璧合,相關具體的解決方案不斷涌現,初步實現了動態感知、智能研判、精準防控,為消防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支撐。

近年來,消防領域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5G等技術,實現實時、動態、互動、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傳遞和處理,通過信息處理、數據挖掘和態勢分析,為防火監督管理和滅火救援提供信息化支撐,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推進“智慧消防”領域創新。

防患于“未燃”是消防最優解,中國聯通打造了智慧消防遠程物聯管理平臺整體建設方案。

在2019年中國聯通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上,一場新鮮感十足的“智慧消防”管理平臺發布會備受矚目。發布會推介了當年年初的重點案例——甘肅聯通中標武威市“智慧消防”項目。武威項目旨在打造武威市智慧消防“119體系”:一個智慧消防云平臺;一張智慧消防物聯網;九大智慧消防應用系統;為203家重點單位提供智慧消防物聯網服務;為1000個市政消防設施提供智慧消防物聯網服務;為“智慧消防”平臺提供本地私有云服務;同時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安全運維服務等。

今年,陜西電信“智慧消防”打造“平安校園”新模式,為西安大學南路小學朱雀分校搭建“智慧消防”安全服務云平臺系統,實現校園消防的智慧化、科技化。校園人口密度大,缺少現代化的消防設備設施,無法實時監測消防設備運行情況,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校園消防安全,不僅牽動著學生父母的心,對學校管理者來說也是一個嚴峻考驗。

據悉,“智慧消防”系統通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學校重點部位、重要區域進行實時監測,實現了由傳統“人防”為主向現代化“技防”為主的管理模式轉變。根據校園功能區劃分,陜西電信“智慧消防”系統將消防物聯網防火設備分別設置于學校重點防火場所,并通過無線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設備之間實現組網,24小時實時在線監測,對設備運行狀態以及報警、故障等隱患實時掌控,方便管理和維護人員第一時間對隱患進行處理,保證設備工作狀態正常,強化校園消防安全管理,保障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和學校財產安全。

此外,在易燃易爆搶險消防領域,深圳燃氣聯合中國電信在燃氣應急搶險中率先應用5G通信技術。深圳燃氣工作人員表示,在大型事故應急搶險中,通信信號的連接與現場畫面的傳輸事關搶險救災最終成效。本次合作在應用5G通信技術方面開創了國內城鎮燃氣行業先河。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通信技術逐漸被運用到應急搶險救援中,將助力應急救援高質高效開展。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