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我國科技強國戰略正加速推進,隨著信息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大數據正在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未來重要的戰略資源。
“十四五”規劃綱要勾勒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發展藍圖,對培育壯大大數據等新型數字產業、培育數字要素市場,推動大數據技術創新等方面作出了明確部署。
在此背景下,在多重政策紅利的催化下,數字經濟將掀起新一輪建設高潮。業內指出,預計“十四五”期間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產業有望帶動超過60萬億元的經濟產出,經濟增長的引擎動力更強勁。
激活數據價值 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
在剛剛閉幕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數據分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表示,當前,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大數據產業作為戰略型新興產業,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也是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還是推進工業經濟邁向數字經濟的重要決定性因素。
所以說,大數據不僅是一項新技術,更是一種新資源、新紅利、新思維、新趨勢。應充分發揮其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深入挖掘數據要素價值,促進大數據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而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以工業互聯網為例,工業互聯網正在推動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的全新體系,推動更高效的網絡化、協同化發展,進一步引發生產方式、企業形態、業務模式的變革。
在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素梅看來,工業互聯網“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以及虛擬化管理,五大應用模式正在進一步加快賦能工業企業。”
《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達到3.7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升至3.63%。“大數據已經成為推動我國數據化轉型升級重要力量。”高素梅說。
釋放產業動能 數據治理成關鍵
隨著“大數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加速,如何完善數據治理體系是產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重大課題。
高素梅認為,夯實數據管理是推動數據治理的引擎,在數據產業極速發展的同時,也會面臨一些問題,因此,“數據治理是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重中之重,并已成為國際共識。”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和數據治理,出臺了諸多相關政策和措施。2018年,工信部牽頭組織制定并發布《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簡稱DCMM),這個我國首個數據管理領域國家標準,從數據的治理、應用、安全、生存周期等8個方面,為大數據行業發展提供了標準。
高素梅介紹,該標準的出臺推動了數據治理,進一步提升企業數據的管理能力,增強數據安全意識,并挖掘數據價值,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2019年12月,全國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工作體系建立,高素梅表示,“通過評估,有效倒逼企業開展數據優化,促進數據流通、保障和安全,推動數據要素和我國數據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