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6G 長什么樣?請看大咖智慧碰撞
來源: 人民郵電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4-22

在5G快速部署和持續演進的同時,學術界和產業界開始研究探討未來6G技術。6G是10年后智能世界的引擎,將把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終極愿景變成現實。通信感知一體化是6G技術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的核心使能技術。如何理解一體化?如何實現一體化?什么是一體化帶來的新場景?什么時間開啟一體化?為促進通信感知一體化研究領域專家學者與產業需求之間的交流,加快推進該領域的研究進展,4月15日,學術界在成都進行了一次智慧的碰撞。

聞庫:積極拓展6G應用范圍加快邁入萬物智能新時代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聞庫指出,在全球積極推動5G商用發展的同時,學術界和產業界也開始研究探討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6G)。6G將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物聯網應用的范圍與領域,有效服務智能化生產與生活,助力構建智能普惠的人類社會。6G是什么?業界有很多答案,也有很多未知,最大的未知不是技術是什么,而是6G用來干什么,積極拓展應用范圍是當前推進6G的重要任務之一。、

聞庫談到,移動通信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移動通信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希望、很多幻想,似乎移動通信無所不能,5G可以實現很多功能,可以開汽車,可以精準導航,可以天地一體,不僅能上九天攬月,也可下五洋捉鱉,等等。隨著移動通信在毫米波甚至未來在太赫茲頻段上的應用,移動通信與感知的頻段逐漸重合,促進通信和感知融合。通感融合一方面催生基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交互應用,另一方面精準感知周圍環境和信息,有助于提升未來網絡性能。

聞庫建議,5G大規模部署以后,可以考慮在接收機上安裝更加強大的軟件,把被刪除的信號礦渣找回來再“提純”,為5G應用找到新的業務創新點。如果有可能,希望盡快在通信標準上有所建樹,作為5.5G時代重要業務之一,助力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發展。

聞庫強調,通信感知一體化設計需要兼顧通信性能和感知精度,不同應用場景的優化目標不同。技術上,波形方案、低復雜度的一體化算法和面向非理想因素的優化算法等值得深入探索。希望業界早日形成較為完善和操作性強的技術解決方案,推進通信感知一體化進程,加快邁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新時代。

朱洪波:未來通信系統將面臨新的革命

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主任委員朱洪波表示,當今通信系統不僅被要求以人為連接對象,還被要求萬物按需互聯。我們需要知道為什么通信,和誰通信,如何通信。環境信息包含狀態、移動等內容需要被感知來幫助系統了解通信需求,這決定了未來的通信系統不僅要加入感知,還要聯合設計一個系統,這可能是一次革命。

李少謙:感知一體化系統有助于提高通信和感知的綜合性能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少謙提到,太赫茲在發展的前10年,不是主要應用在通信領域,而是在探測感知領域。現在,通信、成像及生物醫學是太赫茲應用研究的主要方向。隨著信息技術和太赫茲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成像和波譜的業務不斷擴展,感知數據量隨之攀升,需要有效的無線通信手段傳輸數據和共享數據。分離化設計存在無線頻譜與硬件資源浪費、成本較高等問題,功能相互獨立也會帶來信息處理時延較高等問題。通信感知一體化系統可以方便實現通信與感知資源的聯合調度,有助于提高通信和感知的綜合性能。

杜瀅:通感融合技術發展路徑正在從“共存”走向“互惠”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動通信創新中心副主任杜瀅在報告中指出,萬物智聯、數字孿生是6G的愿景和原動力,通信與感知融合,將實現頻譜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共享,從局域(室內)到廣域(室外),為各類用戶帶來更豐富的通感互聯體驗。同時,通感融合技術發展路徑正在從“共存”走向“互惠”,需要解決包括通信與感知之間的基本性能權衡、多基站協同感知、感知使能通信等多種問題。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span id="rz99h"></span><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th id="rz99h"></th>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video id="rz99h"><span id="rz99h"></span></video></span>
<progress id="rz99h"></progress>
<progress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strike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trike id="rz99h"></strike>
<th id="rz99h"></th><span id="rz99h"></span><strike id="rz99h"></strike>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th id="rz99h"><noframes id="rz99h"><span id="rz99h"></span>
<span id="rz99h"><noframes id="rz99h">
<th id="rz99h"></th>
大沢萌